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31|回复: 1

[技巧分享] 初学数码摄影必看经验总结(zt)

 关闭 [复制链接]

79

主题

292

帖子

15

精华

中级会员

左拾遗(从八品上)

Rank: 4

积分
476
威望
305 点
资产
49068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3-23
发表于 2006-6-18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学数码摄影必看经验总结(zt)[/SIZE][/FONT] 7 G# c% z; W" g3 p0 `, h( W
$ f  r: N! e) e9 q
沙翁说:好的东西自己独享直到带进棺材,其实是一种浪费。
4 h+ X8 }) ~% I9 s" V[/COLOR]
---------------------------------------
  ?$ J$ t; S7 p2 S; U0 T: G; p慎之说:在还没有色彩校正设备之前,一定要保存拍摄的原文件,最好是RAW。否则等你有了设备可以获得准确的色彩后,你会恨自己一辈子D![/COLOR]
/ Z' d* `2 a: Z. ?; A---------------------------------------
+ `) m1 j; b' b. S题记:[/COLOR]# e. C) Q+ d8 Q+ n" _
2001年9月去了一趟云南,借了一个数码相机-SONY-P3,所见即所得的照相方法令我对照相开始有了一点兴趣。自己很快添置了一些器材,数码的有CANON PRO 90IS,胶片的有OLYMBUS傻瓜和CANON EOS 30,感冒后自然开始发烧了。伴随我发烧之路的就是这个网站--色影无忌。2003年6月,我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台数码单反--10D。2004年12月,我又倾我所有,购买了CANON的顶极机器1DS MARK II。在这不长的时间里,为了追求摄影的乐趣,我付出了很多,同时摄影也给予了我无比的快乐和满足。5 y. A) K' @8 y1 o
走入摄影殿堂的那天起,选择数码还是胶片作为自己的兴趣方向成了一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显然,最终我选择了数码。在色影无忌众多色友的指导下,数码摄影这个备受争议、让人激动得颤抖又常常令人困顿以至愤怒的怪物逐步向我展开了她的神秘面纱:原来这里是哈里波特的魔法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真实与虚幻并存,辨别似乎毫无意义。然而,突然有一天,我还是悟到了真实与虚幻的区别:拍摄的东西都是虚幻的,而拍摄时的心情和态度才是真实的!在按下快门期待记录影像的时候,实际记录的是我自己的灵魂。: b2 r9 G" M5 {# [2 @* ^% Q$ a* Z
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总是为走过的弯路而痛惜不已,也为自己将来还要走的弯路担忧。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目前还没有较为系统和实用的讲解数码摄影的书籍,来指点我这样的“迷途”羔羊。尽管我感觉自己刚刚找到数码摄影的大门,还是决定开这么一个帖子,一方面自己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以利提高,另一方面给那些与我两三年前感同身受相同的数码摄影爱好者一点参考。本文力争体现本人读书不求甚解,实用就行[/COLOR]的原则。
5 C( n6 ]- y/ e5 p& m% r8 v我承认对摄影,对数码影像,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每天还不断从小西MM、老西先生、显卡、试试、元素、阿农、特懒、DaXiaGu等等DX那里汲取养料。虽然有点自不量力,不过闲着也是闲着,灌点水吧,反正说错了,论坛中会有人指正不至于“毁”人不倦。
. ^! i" V4 x' W# A' s3 r  O</B>
9 n( u3 b: P' a. _' L+ m# C一、数码摄影的是与非[/COLOR]3 n4 U( F# D" M: r/ h; @  p
数码摄影是魔鬼还是天使?在无忌上争论得天昏地暗。尽管其中部分发言非常偏颇,但思想总是从争辩和实践中的来的,所以争论也是值得看看的。我的看法:数码摄影,了解它,她就是天使,不了解它,她就是魔鬼。
) E$ Q6 y! D9 ^! k1 B, s
  p1 h% W8 {5 t0 e(莫测的数码之门--绝非源自PS)7 b$ B7 n* }8 a5 E' }1 Q/ p0 ?( i
摄影的乐趣有主要存在于三个过程中:摄的过程、后期制作过程和作品欣赏过程。每个人对三个过程的偏好都不同,而我对三个过程都乐此不疲。只偏爱其中一个过程的也大有人在,也是快乐摄影的一种,无可厚非。如果对后期制作不感兴趣,我想选择数码还不如选择胶片,如果因为时髦或者相片颜色艳丽而选择数码,DC将是最好的选择。* n" g4 \2 t% V1 d1 k
数码摄影的核心魅力是让摄影人自己全程自主控制开始到结束后的每一个细节。对细节的控制,需要摄影人对每一个细节的充分了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发现数码摄影面临的挑战一点也不比传统摄影来得少,甚至更多。如果对图片质量要求高,对后期关注但不执着,选择高级DC也是明智的,要达到一定的清晰度,象素400M以上还是需要的。如果对图片质量和后期有完美主义的追求,在135的世界里,选择DSLR是唯一的出路。
% s/ z9 D. b0 N" C- M. b除了黑白摄影,传统摄影人对全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并不多,比如我们很少看到和听到自己后期处理彩色照片的摄影师。传统摄影人更多研究的是摄影中摄过程。因此,数码摄影要求摄影人作好思想准备,不但要学会传统摄影对摄影过程的控制,还需要学习更多的关于色彩处理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后期处理。后者理论性更强,学习起来是枯燥单调的,更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时间积累。在带给你无尽快乐的时候,总是需要你先有认真的付出,这是一个玩家不愿接受,但却永远绕不开的结。这可能是数码在我国遭到一些传统摄影人抵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了。/ [0 a/ C# N3 @  I. g& {7 i: [
数码摄影的另一问题来自于成本。表面看,数码摄影不需要购买胶片似乎可以节约一些投入。但事实上,只要外出旅游超出一天,数码的成本缺陷就会现露出来。数码摄影比传统摄影一点都不节约。备用电源(电池)和存储容量的解决都是需要不菲的投入的。最要命的是,这些东西不象胶卷和干电池一样到处都有卖的(至少目前是这样的)。后期处理中需要的油墨、纸张等耗材的价格,也并不比冲印店的冲洗费来得轻松。( }# \# {, k# n; J
那么数码的成象质量到底能否和胶片一样呢?尽管有许多争论,但令人庆幸,数码在摄影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目前已经达到了实用水平。尽管国内职业摄影师对数码摄影还有颇多看法,但在国外多个领域中它已经显现出优势,比如时装、新闻等领域数码摄影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至于风景摄影,似乎本身就不是135的强项,因此苛求135的数码如何如何是不现实的,但如同传统135摄影一样,数码135也足以应付大多数场合。
0 m4 f5 T( f2 u- ?1 h数码DC的快速发展的原因我认为一是机器脱离胶片后外形设计可以在时尚上大作文章;二是冲印的照片明显比胶片负片来得讨巧:颜色鲜艳,清晰锐利。这两点都吸引了最爱照相、同时管理着中国男人钱袋的的广大女性,得以高速发展。高档DSLR的发展,原因更复杂一些:
0 z9 s+ W! N6 W5 P1、比胶片更加准确的色彩和白平衡再现。传统摄影中,这两个问题依赖对胶片的选择和同(或)时携带多部相机来完成的。尽管有胶片可以选择,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胶片在处理不同光线时都可以广泛胜任,这是导致国外许多职业摄影人走上数码摄影道路的最主要原因。
# O8 n. w! b, z, X1 R2、简化了拍摄过程,如去掉了一大堆恼人的滤镜、不再需要不停地换卷等;
  h, Y, E2 y* \& c+ V1 o1 W3、后期处理的自由度和对作品的自我控制,给予摄影者达到自我满意最大化的期望。
, @7 {' ?1 n$ E+ H- R8 U二、知识准备:数码摄影的新问题[/COLOR]9 O! {: t2 s+ Q  M! q
数码摄影表面上看只是改变了摄影过程中的感光介质,但是这个感光介质的改变,却导致了革命性的后果。 胶片是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记录影像,而数码则是采用了数学和数字的方法来记录影像。摄影本身是一门艺术,艺术似乎是很难用数学来衡量和评价,如何能用数学来解决摄影呢?因此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在数码的世界里是如何用数字来表达与摄影相关的各种颜色信息的。
1 }5 Q; L$ p' j# Z; h+ C6 W* b8 i首先看看颜色到底是啥东西。人眼看到的颜色是人的视觉神经对光线波长的一种反映,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和物理的相互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不同的波长,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的颜色反射(感觉),波长越长的光线,穿透力越强,给人印象也越醒目。波长由长到短排列的顺序就是我们熟知的“赤橙黄绿蓝靛紫”。感谢上帝,在动物界里,能够象人一样区分如此丰富的颜色的并不多,许多“视”力敏锐的动物如狗,其实都是色盲。这可能是摄影成为全球最广泛的爱好之一的生理解释吧。$ g4 F% y2 U* ?1 Y7 O) {" V
理解数码摄影中色彩的数码特性,必须理解以下概念:
/ N5 x% @5 P" S1、三原色,RGB表示法。[/COLOR]有理论认为,人眼看到的所有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的颜色:红、绿、兰混合而成的,在现实中该理论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因此该理论被广泛应用。数码世界里,也普遍采用该方式表示颜色:用红(R)、绿(G)、兰(B)三种纯色的不同亮度数值的组合来表示某一特定的颜色,每一单色的数值代表了颜色亮度,0最暗,数值越大越亮。因此如(r,0,0)不同的r值,如255表示某种亮度的纯红色,(0,g,0)表示某绿色,而(0,0,b)则是某种兰色。(r,g,0)则是某种橙色或黄色。RGB数值表示颜色,是数码摄影中最基本、最普遍采用的记录颜色的方法。8 X& `0 e2 [+ }
2、HSB表示法[/COLOR]。颜色也可以由色相(Hue)、亮度(灰度,Brightness value)和饱和度(Saturation)来定义。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外在表相,即是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产生的人眼感觉的颜色,如红、黄等。饱和度(色度)指的的是颜色的纯度,或者浓度。在图像处理软件中的调整操作如颜色选择等,因HSB描述颜色形象而直观,一般采用该方式来进行功能描述,但数据记录依然采用RGB方式。
1 u! v: z/ S" j$ Y$ \我们可以把常用的“赤橙黄绿蓝靛紫”的七个字,记忆成一个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的颜色轮,在该轮上紫色和红色相接。. i" [$ K7 d+ q; N8 l
<IM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www.cgan.net/book/books/print/packcolor/link/image51/image007.jpg\');}\" src=\"http://www.cgan.net/book/books/print/packcolor/link/image51/image007.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5 @- Z- h2 F3 T; p2 u2 `" [8 h该图转贴自:http://www.cgan.net/book/books/print/packcolor/link/5-1-1.html[/COLOR]
4 ^# J3 ]6 z0 ~
1 k2 L3 h$ b6 T: k, `[/COLOR]【该图更为精细,补充以为参考】: W* I: R4 Z1 W2 }2 c5 s9 R, V2 d
这样,容易记住颜色色相的变化方向,在相机的颜色平衡和后期调整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对红绿兰三种原色的色相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我们想要的颜色。比如,红色物体的色相顺时针(向右)调整将会向黄色和橙色过渡,向左将会向紫色或者(MAGENTA)过渡;绿色的色相向右将会朝蓝色(湖兰,CYAN)过渡,向左会朝黄色过渡等。
/ u& l; ~; Y* l/ A2 @% r, {# y从这个色盘我们可以找到某种颜色的补(对)色和过渡色,这样在拍摄时,可以更好地选择补色或者过渡色来制造对比或者柔和的色彩气氛。其中相邻的是过渡色,在一起会比较柔和,而实线相对的是补色,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当然也可利用补色此销彼长的原理来调整画面色偏色。图不大,但用处很多,可将它打印随身携带。0 d0 \0 ]( P  a& ^( M, T7 f7 ]' ^
除常用的RGB,HSB以外,软件后台处理也常采用CIE Lab等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对色彩进行“精确地”数字定义。不管什么方法,我们知道颜色在抽象的数字世界里,可根据引起人眼不同视觉反映的特点的强弱进行数字化的描述。
" M2 D% x) }! I$ u3、色温和白平衡:[/COLOR]& e/ n% _2 H3 F  M
色温的概念,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等等。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开尔文(K)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用温度单位。黑色的铁在加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相当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  p9 ?7 Y& e- A
通过其定义可见,色温和RGB、HSB相同,也只不过是颜色物理特征的一种数学表示方法而已,但是不同的是,色温一般是用来描述光源发射的光谱的颜色物理特征的,而RGB等色彩的数码表示法是用来描述拍摄主体发射光的颜色特征的,二者从两个方面对拍摄现场的颜色信息进行了描述和表达。[/COLOR]5 E; x! D( y3 e: {' [
人眼看物体的颜色会因光源投射光线颜色的改变而产生改变,也就是说物体的颜色会随着光源的色温而改变。白色物体在不同色温的光线下,也会反射出不同的颜色。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相机的CCD或CMOS感应器,并不能准确记录和还原不同色温下白色物体所反射的光源的色温(颜色)。为获得准确的颜色还原,准确记录现场的光源色温,数码摄影需要对感应器进行校正,传统摄影需要选择能够准确还原现场光源色温的胶片。白色是所有颜色的混合光,因此校正了白色物体的色彩还原,就可以获得所有色光的准确还原,故一般选用白色物体作为校正参考,该校正过程也被称为白平衡[/COLOR]的校正过程。
8 A' m* }- Y9 Q9 o6 x, u& U1 E0 D1 R知道了色温是用来描述现场光源(光线)的,白平衡是针对感光器材如何还原现场光线的色温的,颜色的RGB表示是描述拍摄主体的,[/COLOR]就掌握了摄影中决定摄影主体色彩感觉的主要因素,我们知道从哪里下手对摄影作品的颜色进行精细控制和调节了。
+ }- K3 k& a! `4、摄影数码化和摄影艺术的关系
5 Y+ H: [0 _: }+ y$ j" t0 ~6 r& \由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来,在传统摄影里,那种拍摄者对拍摄主体和现场光线的颜色特征的心理“感觉”,在数码摄影里却以RGB和色温这两个数学方式进行了“精确”描述。因此,摄影好象从玩“感觉”变成了对现场的所有颜色和光线的数学函数的求解。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这物体颜色和光线特征这两方面的记录都只是对颜色的记录,与摄影作品的艺术表达没有直接关系,数码摄影仅仅是把颜色数码化了,而不是对艺术进行数码化,因此数码摄影不但不会有损摄影的艺术性,而是对摄影艺术的丰富和扩充。7 S( i& s& i8 R# W9 M5 {
5、颜色的相对性和色彩空间;[/COLOR]- C8 `- H3 B( s" _; _4 d9 n* U
颜色对于人来说,只是心理感受,因此无论是色相、亮度还是饱和度都是相对的。如果人向许多动物一样,只能识别黑白图像,颜色这个词可能就仅指黑白两个字了。而中灰色放在黑色旁,人们认为它比较“白”;而在白色旁边,人们会认为它比较“黑”,如下图(出处同上):
& w9 v0 E( M1 ?+ k+ C<IM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www.cgan.net/book/books/print/packcolor/link/image51/image015.gif\');}\" src=\"http://www.cgan.net/book/books/print/packcolor/link/image51/image015.gif\"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2 u  \5 T. z4 H9 P2 D因此即使是这“无色”的状态,因为有亮度的区别,人的感觉也是相对的。人眼和人脑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图像处理器,它总是根据人的主管感受调整人对颜色的判断以加强人的主管感受。这意味着不同的人对同一确定的颜色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人在不同场合或时刻对同一颜色的感觉也不尽相同。理解色彩的相对性很重要,至少它将使我们在评价他人作品时明白并非所有人的感受和自己是完全相同的。1 G6 L  I: x6 a( `, N3 D) f- Y
但照相机、显示器和打印机这些数字化的设备不同于我们的眼睛,他们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将数字化的颜色,如RGB(253,125,25)还原成某一特定波长光波所产生的颜色。否则在不同设备上,这个(253,125,25)将呈现不同的颜色,数字将失去具体的物理意义。为将数字化后的颜色与物理上确定波长光线产生的颜色进行匹配,人们发明了色彩空间[/COLOR]这个玩意。色彩空间是个复杂的东西,有让人发疯的倾向,所以摄影爱好者没必要深入去探究,只要简单了解即可,要深入学习可以看这里:http://www.cgan.net/book/books/print/packcolor/link/5-1-2.html[/COLOR]
" I2 B3 A: n4 E摄影爱好者,熟悉RGB色彩空间也就够了。RGB色彩空间,可以如此理解:它是一个数码设备遵循的标准,(R,G,B)三个具体的数字表示的颜色对应于该色彩空间标准中某一特定波长的光线所产生的色彩。不同的(R,G,B)数值,对应了不同波长的光的颜色,这些不同颜色的集合构成一个由RGB三个数字定义的色彩空间范围。不同的RGB色彩空间定义方法,定义了不同的色彩范围,常用的RGB色彩空间有Adobe RGB、sRG和ProPhoto色彩空间。- J, i' x- D) k, j
Adobe RGB定义的色彩范围(色域)比sRGB的要大,因此当R、G、B的值被限定在一个大小范围内是,如0~255,尽管RGB组合的颜色数量是等量的,但sRGB色彩空间里的颜色变动范围要大于Adobe RGB色彩空间里的颜色变化。因此,在选用sRGB空间的显示器上看Adobe RGB空间模式拍摄的图片,图片颜色会显得淡一些。因历史原因sRGB色彩空间应用更为广泛,如我们的WINDOWS XP系统,因此一般应用,建议选用sRGB色彩空间,通常它将使图片在显示器上的色彩表现更为漂亮和统一。但商业应用和大色域的打印输出,为减少调整过程中的色彩损失,一般选用色域更大的Adobe RGB或者ProPhoto空间,并用48位的文件存贮方式。
& x  u9 E% f6 ~" u4 }! O/ M过去我认为显示器的色域远大于印刷和打印输出的色域,能表现更多的色彩。但最新的8色和9色喷墨打印机输出的色域已经超出了显示器的色域,尽管有些显示器可以显示的颜色打印机还不能再现出来。  X" T" s8 h) T4 Y! q1 \
因为每种输出设备能再现的色域是不同的,为将标准色彩空间里的具体数值,如RGB(254,0,0)在不同设备上还原为同一色彩,需要为特定设备配备一个色彩翻译器,通过它将标准空间中的数值翻译为可控制该设备色彩输出的信号,该“翻译器”就是设备的ICC Profile文件。数字图片在不同设备之间传递,都通过各设备ICC Profile来实现色彩的精确匹配和再现。该文件起到将标准色彩空间数据映射到设备自身色彩空间和对设备色彩再现能力(色域)进行说明的作用。因此:! Z, N" M: `  d# n; @( g9 V
1)、数码摄影中的设备(相机、显示器和打印机)如果没有ICC PROFILE,则应尽量统一色彩空间标准,尽量避免进行任何形式的色彩空间转换;: |9 T: v6 D6 U5 b5 Q
2)、如果能获得设备的ICC profile文件,在不同设备之间传递图像文件时,可以通过绑定设备的ICC PROFILE完成色彩空间的转换来实现色彩的精确匹配和还原。7 m4 t+ v9 q- m) J
系统了解色彩管理,也可参考本人的另一拙作:3 {: Z7 P/ h- z; D6 y3 a6 V
数码摄影色彩管理ABC [/COLOR]
& h, b6 u% r6 U* w1 M1 p  H" ^三、摄影的前期准备[/COLOR]
8 s. M5 K$ t) @, K! g6 ^" b1、必要的设备[/COLOR]. }' t: R( Y5 L! I! \" |- s; F" a4 N# I
摄影除了镜头、相机和三脚架外,其它一些设备也是需要的。) e( d9 v) M. _
1)、背包。2 m+ F" Z* o0 d& F; A5 f4 x3 n+ ]$ P
如果要爬山和远足,双肩背包无疑是首选。但对保护设备来说,双肩背包却存在严重的缺陷。一方面设备的取放非常麻烦,逼迫我们更多地把设备拿在手里,这样碰撞的几率就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双肩包不容易放稳当,容易导致倾倒滑落等事故;最致命的是常常会在忘记拉好拉链时,临时将包提起,使得机器或者镜头滚落。我自己曾经亲历、也看到过其他色友发生这样痛苦的事情,造成金钱和精神上的“重大”伤害。因此,某种程度上单肩背包可能更适合摄影人。
" q$ Y5 V) ~* y3 P2)、多一块快装板或者滤镜。: y, x8 ~( ]* c* x& o. ^
使用三脚架摄影,携带了长焦镜头,如果更换镜头,需要在相机和镜头上拆卸和安装快装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同样,在同样口径的镜头上来回更换滤镜也令人头疼,因此多购买一块快装板或滤镜是一个花钱不多,却能带来极大便利的方法。
9 A* p/ |3 Z( t5 d* @9 k* O3)、圆偏振镜(CPL)[/COLOR]。偏振镜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且需随机携带。CPL不仅仅可以加深天空的蓝色,增加云彩的立体感,在其它许多场合也大有用途,如在野外拍摄人像尤其是水边时,能更为细腻地再现模特的肤色或消除水面的炫光。' ^" y3 e" \* h& d5 i0 D+ z- }
便宜和贵的UV我很难分辨其拍摄效果,但好的CPL和廉价CPL的表现可以说是天上地下。好的CPL可让狗头拍出L头的油润色彩,而廉价CPL可以让L头的表现如同狗头一般干涩。因此,花大价钱买一块多层镀膜的高档CPL还是很值的。
. [  n& F1 w! e2 I6 u: S% a其实仅需选购一枚高档大口径(如77mm)滤镜就可满足不同口径镜头的需要[/COLOR]。便宜的转接环可让其它小口径的镜头共享这块宝贝的镜片。这样不仅经济,而且外出携带方便。我曾经购买了多枚镜片,后来才发现这个窍门,希望能给大家节约一些银两。
5 A# z7 W+ Y, }5 \4)、纸和笔。这也是摄影包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用它们记录下拍摄时的一些情况,利于回头的总结和回忆。我现在不再携带他们是因为我的相机有录音功能,可以为每张图片配上不超过两分钟的语音。
  Y4 _0 D4 _! R  G7 a& I5)、为了能够随时打理镜头,镜头气吹和毛刷应随身携带。老西更是推荐长途外出时携带一把好的螺丝刀,以便随时紧固相机和镜头上的螺丝。
9 M' I0 i2 T. ?/ I% T6)、数码伴侣。这个东西真的很讨厌。因为不要它,你就不能“放肆”的过“色瘾”;但带上它,就要带上若干电池以及电池的充电器等,很罗嗦。但现在4G或更大容量的微型硬盘已经降到2000元以内,同时数码伴侣的价格似乎越来越高,数码伴侣这类产品退出我们行包应该不远了。至少我购买4G微型硬盘后,就再也没有用过那个极不可靠的大嘴盘了。外出好几天时,携带笔记本电脑不仅方便而且放心。
  G! u5 P3 L! i) b" Q% ^0 N0 m. \/ K; S% w7)、相机的电池无疑是数码的一个弱点。未购买或携带一块备用电池几乎是每个数码爱好者在拍摄时最先得到的教训。在寒冷的环境中,充满电的锂电池在三角架上也会很快“冻僵”,需要我们不时让他们轮流在内衣口袋里“暖和”过来才能保障使用。
3 _+ d. z- o# ?: m9 ?2、了解你的相机和镜头;[/COLOR]6 s. t1 o/ p( `# o
无忌上的提问帖子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于作者没有认真读过说明书而匆匆发出的,比如镜头按钮是干什么的、何时防抖(IS)不能使用等等。
- B7 V; Z' _3 m! R( v枯燥地阅读和购机后的试拍热情,我们容易倾向于后者。但了解相机和镜头最好的办法确实是不断地翻看说明书。不同的学习阶段,对说明书的理解会有不同,因此经常认真通读说明书是了解我们手中武器最好的办法。- H- f. `7 U- y4 W5 n! z
3、根据情况设定相机;[/COLOR]8 W0 O- \  Y2 r" P
认真研究相机的个人设置,可以根据我们的拍摄习惯和拍摄的场景不同而对相机进行相应的设定。这些个性设定有助于拍摄的快速和准确。比如,为充分发挥相机的潜力,获得最为清晰的图片,一定要将数码相机的图片大小设置为最大。2 o, X6 i: t/ B, D8 n
四、拍摄过程[/COLOR]  o, C7 }4 o2 t( {
(一)、准确设定白平衡[/COLOR]
, g) k0 O4 j( Z& x0 Y白平衡,简单地说就是拍摄现场中标准白色的再现情况。如果白色被精确还原表现,其它颜色也会被精确地还原--因为白色是由其它颜色组成的。
* Q0 R7 K- B$ `5 V# V传统摄影需要根据拍摄现场的光线来决定采用何种类型白平衡的胶片,如日光型还是灯光型等。数码摄影在拍摄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白平衡的设定问题。许多人认为,如果用RAW格式拍摄,照片的白平衡事后是可以调整好的。需要指出,这是一个错误概念。拍摄时白平衡偏差太大,在很多情况下,事后是无法纠正回来的,尤其是复杂光线的情况下。因此,如同传统摄影事先选择胶片一样,数码摄影到达拍摄现场的首要工作也应是确定白平衡。. {$ H& e3 R* J) M# T9 [( C
(二)、设定白平衡的若干方法:[/COLOR]$ g3 h! N% `, Z8 w0 u) X7 j. e& R6 |
1、依赖机器的自动白平衡功能。我的经验,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机器的其它白平衡设定,如灯光或者日光,白平衡都不很准确,往往还不如自动白平衡效果来得好。在对白平衡设定没有太多经验的情况下,自动白平衡可以应付绝大数的场合,使用RAW拍摄时,事后也有相当的调整余地。佳能1系列的机器,自动白平衡功能比其它系列要更为精确一些。
, K2 E$ u3 Q3 }# u6 v) h/ S8 ]小窍门:日出、日落的拍摄可以设定机器的白平衡为“多云”,色彩将更为浓郁;而用“荧光灯”模式拍摄夜景,天空将不再发红发黄而是呈献为某种深兰。(当然,这些也可以事后用RAW来调整)。
6 F/ y8 Q4 E- j+ ?# }1 y2、使用18%灰板或者白纸。推荐使用18%灰板,无论10D还是1DS2,我发现灰板设定的白平衡,图像色彩还原情况是无与伦比的。操作方法也有两种。一是,先用手动对焦拍摄一张现场光下的灰板或者白板,然后利用机器的手动白平衡设置功能将其定义为拍摄的标准白平衡,这在使用RAW和JPEG都适用。二是在使用RAW拍摄时,将灰板或者白板放置在拍摄现场中拍摄主体相同的位置,先拍摄一张,然后移走,再开始实际拍摄。当拍摄主体变化位置或者光线变化时,需要重新移入灰板或者白板进行试拍。试拍的图片将作为同一场景下所有RAW图片的标准,用来后期调整所有正式拍摄的图片。这在RAW的后期调整部分再细说。$ [" y5 f) }" _
3、根据经验或者色温计,用色温设定白平衡。( |4 J, _* }1 b
见过一个高人,肉眼就能判断色温,基本误差不会超过正负100K。这经验需要经年的积累。由于相机(佳能)可以根据色温设定白平衡,如果能精确测定色温,白平衡的设置就非常简单了--比任何其它方法更简单和可信。不过俺是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所以也没有试过这种办法,如果用我可能更倾向于依靠色温计来测定色温。& s5 {$ P( T% m% ?* K: R& f; S
在2、3两种方法里,如果光线复杂,需要注意的是要测定和设置拍摄主体(兴趣中心)所在区域的白平衡和色温。对于舞台拍摄,可以在演出开始前主灯打开,而各色色灯没有打开的时候,进行白平衡的测定。显然,演出开始后想准确测白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
& o- o7 \6 s0 {9 x8 d注意:[/COLOR]“便宜的”CPL对白平衡有影响。解决办法:不带镜子拍摄一张作为事后校正的依据。
) @+ W, C! _( A+ |0 w(三)、准确曝光[/COLOR]
7 ~+ N1 V* K7 G) a3 p除了白平衡的设定外,拍摄过程和传统摄影区别最大的应该就是数码摄影的曝光了。对于光线强弱比不大的场景,机器的平均测光完全可以胜任。但对于光线强弱比较大的场景,曝光是真正的挑战。6 m. y1 U1 C; I( Q
前提,掌握曝光,需要首先查看相机说明书,了解有关曝光的设置和操作,更要熟练掌握曝光补偿的操作。我们不需要练就一眼就能看出曝光组合的本领,因为相机的自动测光功能都已经相当不错。5 o% G, u' a* \% Q
(1) 使用RAW拍摄[/COLOR]9 R# Q' ^' F4 {& L7 X
RAW文件为数码相机提供了出色的宽容度。数码相机的宽容度大大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范围,但其优势往往也未被数码用户所认识。数码摄影最终要获得细节丰富的照片,使用RAW格式是不可避免的。- O5 k, u! C( Y: G' o1 r7 f: m$ N5 n
使用RAW拍摄,应遵循向右曝光的原则[/COLOR]。将机器的图片回放调整为带有直方图的模式,并打开高光溢出警告。每次拍摄后,立刻查看图像的直方图,如果图像显示高光警告,则删除照片重新拍摄,最终让直方图中曲线尽量靠右排列同时不出现高光警告。这样拍摄的图片包含了最大亮度范围的有效信息,同时具有最少的噪点。
/ v5 b1 r' L3 Q* W回放的图像也许过亮或者部分区域过暗,无需担心,后期将RAW文件的曝光适当降低就可以还原出丰富的层次和细节。8 ?; M- A/ S- k
使用具有点测或中央区域测光的相机,可试用以下方法:
0 ^4 k8 t9 N6 A& x* c5 f对画面中的希望保留细节的高光部分测光,锁定曝光,然后向右偏移一档半或者两档进行拍摄。
6 d. {0 D# w5 Y; [9 u[/COLOR]
此方法拍摄,高光溢出的可能较小,从而减少了查看直方图后删除过曝图像再拍摄的几率。这是本人总结的实施向右曝光原则的捷径。
+ W7 e1 G/ s3 MR用RAW拍摄时,DSLR宽容度完全可以达到正负4级左右,根据这个特点,判断光比情况,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偏移曝光。比如,在光比只有4级的情况下,可以向右偏移四档光圈,而六级光比下,可以安全偏移两档。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用该方法拍摄,使用ISO 800或者更高的感光度,也可以拍出噪音相当低的图片。
5 i6 @) J3 f. J7 {任何原则都有打破的时候。如果想拍摄的重要区域主要集中在稍暗区域,为求得最好的曝光效果和最低噪音,应该选择对拍摄主体的测光和曝光,高光和暗部该牺牲的就牺牲。' B3 Q) |# D. l
(2) 使用JPEG拍摄时[/COLOR], F: X: I1 _" F
不能使用向右曝光的原则,需要更为精确的测光和曝光。使用JPEG时,数码相机的宽容度只有5到7级之间。应对画面中稍稍偏亮的阴影区域测光后曝光。许多人采用的“宁欠勿过”的原则也可以参考。使用JPEG拍摄,用包围曝光拍摄是个好习惯。
" ~4 g2 t2 o. R使用没有点测功能的相机,必须对图片中不同亮度的拍摄面积的大小非常敏感。机器的自动测光不能全面评估画面的曝光量,需要摄影者根据高光和暗部的面积,适度进行曝光补偿。补偿量的大小与光比、面积大小都直接相关,需要靠经验来调整。好在数码可以及时查看曝光情况,有利于积累经验。
' S6 h& {$ Q$ d) _! c大量的JPEG拍摄过去让我迷惑--刻苦的练习,详细的记录和比对,依然很难精确地掌握曝光,总感觉它象橡皮绳一样令人琢磨不定。在不断地研究中,忽然悟出:数码用JPEG拍摄是不可能获得准确曝光的[/COLOR]。数码不同于胶片,出JPEG时,其内置的软硬件总是根据画面的数据进行运算和调整。调整的规律我们不知道就永远无法预知结果。数码摄影是将前后期整合在一个完整体系中的摄影方法,不用RAW拍摄,数码的特点无法充分发挥,因此我建议任何光线复杂的环境下应使用RAW进行拍摄。* {" z$ r1 j* f5 v4 x# ?
(3) 留意色彩的不同亮度特征[/COLOR]
: J/ b& [: _) k) K& e* M* V这对RAW拍摄和JPEG拍摄都适用。每种颜色都有其亮度区间,同样亮度的不同颜色,转化为灰度表示后,其灰度值是不同的。因此,多种颜色混合在一张特定亮度范围的图片中时,如果一种颜色的表达从最低到最高都显示了,部分其它颜色的亮度范围将被处理掉,可能被抛弃,也可能是被映射和压缩。在PS上很容易注意到,亮度越大,最先变成白色的是黄色,而调暗时,最先变成黑色的是蓝色。我们只能尽量准确地将我们感兴趣的颜色的亮度范围拍摄下来,因此,必须对画面中的色彩多加留意。红色容易溢出,黄色容易过曝,而青色的湖水容总是容易变成一片灰白。这些都是彩色摄影常见的困惑,不仅仅发生在数码摄影之中。当画面出现某种大面积的颜色时,要进行一定的曝光补偿。我链接一张曝光调整的参考图:* z0 d) X% D( |
<IM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oa.fsihantang.com/sytdmgr.nsf/ViewByUNID/7C92FD158E48EFF7482570020032CCE4/$File/colorpad.jpg?OpenElement\');}\" alt=\"\" src=\"http://oa.fsihantang.com/sytdmgr.nsf/ViewByUNID/7C92FD158E48EFF7482570020032CCE4/$File/colorpad.jpg?OpenElement\" width=56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pop=\"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10;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resized=\"true\">7 Q+ |8 T; }: U- H. |
用于研究和学习,相信NOrmen Keron不会责怪我。他的精彩文章,可以参看这里:  m# {6 }- a5 B6 P: ^+ a
http://www.normankoren.com/zonesystem.html[/COLOR]
) |: X, m: n% u7 Y6 j& p& o这张表格对于微距[/COLOR]摄影的意义就更为明显。我总是记不住,所以缩小打印了一张,放到自己的驾照里,随身携带。. |3 Z9 _) C2 D
(4)数码曝光不可马虎[/COLOR]
! k4 g$ W+ j8 a% p; q首先,数码机器的曝光特性是将“看到”的光线亮度用一段直线函数来记录,超出直线两端的光线将被“砍掉”。如果欠曝或者过曝,即使Camera_raw中存在正负四档的调整空间也无济于事,因为你的相机根本就没有关于过亮或过暗的数据的任何记录!
" @0 W2 g( S! t; B' X( n此外,错误曝光的图片,即使通过后期能够调整,但是画面质量将大打折扣。如下图是从1DS2的RAW转换过来的,由于欠曝,后期增加了+0.75曝光:- U4 n# Q9 i4 [5 d( K8 |

6 n/ W  a8 }4 V( z2 ~即使将图片缩至如此小,此图的左上角的噪音也很明显,而原图大小时,
% |9 [' J8 t: t/ H* L1 l
* t6 `( ~5 q- }. J. G可以清楚地看到白云和蓝天相接的地方,图像呈离散颗粒状(类似胶片扫片后的那种颗粒)。虽然后期调整可以从某种程度减轻或消除噪音影响,但同时也将带来诸如锐度下降等其它负作用。
( J% M! f1 p, c3 e  h3 g; G因此,严重过曝和欠曝将导致数码照片细节丢失,而偏差较小的曝光也可能导致糟糕的画质。 因此,数码摄影的曝光尽管有不同于胶片摄影的特点和方法,但精确曝光仍然是必须的,它依然是摄影人不可或缺的基本功。[/COLOR]
& R( Y1 y; Y8 c7 X' G5 ]% ~" V, ](四)、艺术地构图;[/COLOR]$ |6 P& }) D1 ^2 p0 ~
摄影的终级境界应该时构图了。曝光和对焦都只是技术,而技术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可是构图涉及的是艺术,而艺术是一种天赋和修养的产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我个人的PP经常被人批评构图水平差,因此,不敢妄言,仅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2 F+ L$ s# O% `* {  J2 U1、学习摄影,最好从美术学起。美术中的油画和摄影最有相通性:追求光线的敏感变化和景物细节的描述。因此,建议通过适当学习和参考油画画法中关于构图的基本技巧。
& D  E: ?: n( j2、尽管数码照片后期可以非常方便的裁减,但构图作为摄影最基本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摄影者应该从一开始就刻意培养自己的构图能力:尽量在按下快门前,就想好要表达的思想以及为达到此目的的构图方式。应该争取早日抛弃对后期裁减的依赖。
/ `6 l5 F# n( W2 q& K) [5 k3、摄影大师的作品区分于普通作品的主要特点就是构图的差异。翻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那些封面作品,他们区分于我们作品的主要特点也是如此。) @! v) s: s4 f* V% p
a、构图的视觉冲击力一定要强。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习作,大多数作品都缺乏视觉冲击力。有的是图片兴趣中心不明确,有的有兴趣中心但是主体却太小。我发现许多名作,尤其是拍人的照片,主体明确而且充满整个画面的情况非常之多。
5 L2 M% L" w8 m; s0 L/ z0 R1 s+ X$ db、彩色摄影是颜色的艺术。因此,在考虑构图的“形”的特点的同时,不能忽略颜色的搭配和平衡作用。颜色单调或者平淡的作品,不能让人产生记忆和共鸣,这点在人文和旅游摄影时尤为突出。比如,往往可以发现在大块的单调色彩中恰当的融入一种对比色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或者平衡画面的奇妙作用。
9 L- g9 E- h. }- \6 vc、焦点以及景深对构图的影响往往是致命的。无忌上可以看到非常多的从形体结构上看是不错的、但因焦点选择失误造成的构图失败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这样的拍花的PP,最吸引人视线的花儿是虚的,焦点落在了不吸引人的某个东西上。构图一定是将人的视线引入到作者最想表达的地方,因此焦点应该在图片中最突出的、最明亮或者最吸引人的物体上,如果这个东西不是你要表达的主体,一定要将它从取景框中去掉!锻炼这种功夫的方法最简单:了解和模仿我们自己看东西的视觉习惯。注意我们自己的视觉习惯:总是只看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实际上,一米左右能够我能看得清楚明白的物体好象不超过10CM见方。
4 B$ Z. }' w; F! B, S7 v$ J4 k4、在全副上,大广角的畸变比带系数的机器要大得多。如何寻找并确立图片中的重心,让图片看上去稳定而平衡是我面临的一个难题。
* I4 H, M' Y5 v! Q5、构图的常规是做“减法”。画面里的无关元素越少,主体将会越突出。在不易排除的烦杂背景中,可以运用对比的色彩来简化画面。我个人看到的中西摄影作品中,留下的普遍印象是西方人的构图比中国人的简单,简单得象中国古代的写意作品。
' U' N  n; G1 \& V(五)、精确对焦[/COLOR]. C* H. Z- H) V) N+ X* f$ R
焦点是否准确落在拍摄主体上也是一副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再好的构图和思想,如果图片模糊不清,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对焦的心得有如下几点:) p1 }' Y1 s# V, Z; v( _: R' \6 x
1、提高微距摄影的合焦几率。微距摄影,即使设置较小光圈,但景深还是很小,手持时脱焦的几率与拍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近越容易脱焦。佳能相机的个人设置中有可以打开焦点预设功能,然后将镜头调整为手动对焦,预设一个焦点;移动相机,当主体进入焦点范围合焦时,相机会自动拍摄,这个功能主要是给运动物体准备的,但应用到微距上却也可以提高手持拍摄的成功几率。" q1 U6 \; L3 x9 t
2、拍摄运动物体,如飞鸟,应将自动对焦和曝光锁定从快门键上分离开来,用不同的键来分别控制。拍摄飞鸟,一般会用到自动追焦。但是如果使用缺省设置,半按快门对焦的同时将锁定曝光,一直半按快门追焦,相机将锁定或不断计算曝光组合。而物体在高速运动中,其曝光量组合是随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用快门键同时控制对焦和曝光将可能导致主体的曝光失误,也可能因不停地计算导致追焦速度的下降。在10D和1系列上,佳能的C.Fn个人设置都提供了将自动对焦转移到“*”键的设置。据说职业记者都是这么设置的。2 {, L, A8 o  z9 S/ U
【2005年9月5日】在佳能1系列相机上提供了多点点测的功能,当使用该功能测光时,镜头需要指向不同的物体测光,如果对焦和测光都在快门键上,构图会非常麻烦。这时,把对焦功能分离到“*”键上将使得测光、构图分开,互不干扰。【2005年9月5日】$ \1 v+ X1 r( c* I
3、拍摄5米以内的人或物体,都不要使用对焦然后半按快门构图的方法。在数码上,焦点的一点点偏移都会被以象素点为单位觉察到,这种方法根本就不可取(别看说明书上都这么写。)
) ?" @! ~2 @  h6 c5 w( `, f' [4、使用自动对焦时,对人眼对焦的办法也要慎重。我的经验发现,如果不使用反光板,在不顺光的情况下,对人眼自动对焦的精度很低,而且光线稍稍不好就可能发生焦点漂移。相机是根据物体的反差来实现自动对焦的,我个人通过比较总结了一条不知是否正确的原因:对人眼对焦的经验都是白人总结的,白人浅色的眼球与眼皮边缘的对比可能比较强的,而我们褐色的眼睛和黄色的皮肤反差可能太小了。因此,我建议平时拍摄最好选眉毛头、鼻梁和眼睛这个三角地带对焦,关键是要有黑色的眉毛!0 w  L9 T; ^  F* D
5、尽管购买大光圈镜头很贵,也尽管变焦镜头在最大光圈时拍出的PP基本没法看,但最大光圈大的镜头可以有效提高机器的对焦精度。这在佳能的相机和镜头说明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不再赘述。
) G& T7 H4 g" ]) @, @' {- j% `6 ^& T) Z6、练练手动对焦。[/COLOR]看到许多专业人员偏爱手动对焦,与其交流,发现许多人并非好古,而是异口同声称其优点“焦点随心而动”。真的假的呀?先不管它,模仿一下再说。很快我发现他们说的一点也不错:稍微熟练一点后,手动对焦比切换对焦点AF要快而准,而且构图自由了,不再受对焦屏中央那些红方块的限制。
3 a, ~" V( H! r; C/ M五、数码影像的兴奋点:后期工作流[/COLOR]- l: M9 V2 x# ], ?* Z! @7 m# x# j  f
(一) 必要的设施[/COLOR]  D/ J  f8 Y% I0 M
1、笔触绘图板
3 I& m! L* j" ~) X- H这个东西对于经常需要使用PS磨皮和做选区的色友来说是个非常好的玩意。感应式的绘图笔可以根据压力大小自动调节PS中的“墨水”流量,与用真笔的感觉几乎一致。用它来磨皮比鼠标要真实很多,而且胳膊不容易疲劳。本人使用的是WACOM的一款产品。
' Q2 ^9 G6 G: ?) t! o2、校色设备
/ y- T# o1 {, W) P; t' Q, I! }' l市面上目前有“蜘蛛”和I1两类产品出售,尽管价格不菲,但是对于数码发烧友来说,没有一款合适的校色工具后面的工作有点象盲人摸象--俺就摸了很长时间。
6 F1 G* Y; ?2 H(二) 校准显示器[/COLOR]  {! \8 i# r6 u* Z& r
显示器是图片显示的载体,它和胶片一样也有白平衡校正的问题。有资料表明,在我国南方地区,显示器适合选择9300K的色温,而北方(北欧和北美的加拿大)显示器适合选择6500K的色温。不幸的是,不是所有的显示器都提供了色温校正的功能。% D7 i! W$ e: B; v; d; y, M
这个帖子中的帖首,指出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两个按钮的标志和作用是反着的,大家可以参考:
; G* t9 P4 j  {4 K$ c$ N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218534[/COLOR]  W+ X1 G0 i. ?, |$ R' ^% E
准确校正显示器的色彩,需要专门的设备,如蜘蛛等。普通玩家,用软件简单调整也未尝不可。PHOTOSHOP安装后,会自动在控制面板中安装一个调整软件:ADOBE GAMMA。可用它对显示器进行简单校准。需要注意的是:
2 \7 z  {& J* }  _  g1、调整前将显示器亮度调到最大;4 z% Y8 @. k6 T3 M- g
2、尽量屏蔽外部光源。; h6 \% f+ d5 T8 A0 O
3、人眼有极强的适应性,因此即使颜色不准,也很快会认为是“准”的。为了防止人眼的自适应,建议将标准灰板和显示器平行摆放,调整时作为中灰的标准,也作为眼睛“校色”的标准--不时盯上一会。- i+ n) w, |1 j+ b. q. \
本人于2005年6月14日购买了Eyeone display 2,用其高级模式校正我的显示器后,与软件校正的结果相比,效果令人震惊。如下图,在过去我的显示器上根本看不到香燃烧后的缕缕轻烟,而阴影中似乎也没有多少细节:% ]  X9 h( [1 C, _. v! J# b  i+ W( k

9 c4 J0 v  h0 r/ A7 Z# n+ _0 z  y使用此类专业校色工具后的一个心得:最好购买具有R、G、B单独调整控制的显示器。[/COLOR]否则连校正都难。
8 n# ]+ H4 i3 `) g9 g8 N, P; L在玩了一阵打印输出后,认为好的显示器似乎没有好的色彩校正设备有价值。
: R) L! ^9 W+ V4 z& T) p7 q在打印输出时,显示器颜色和打印机的颜色匹配是另外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我经常采用自己发明的笨办法:用打印机打印图片,然后用图片调较显示器,使得显示和打印效果最接近后,再在电脑上对数码图片进行调整直到满意后打印出片。也许不值得推广,但我发现效果不错。
9 B# ~# ~$ Q0 s; H, R$ }(三) RAW照片的调整[/COLOR]. Z/ ?4 O3 K: Y
处理RAW文件的软件很多,各有千秋,大家可以多加尝试,最后根据偏好挑选自己喜欢的软件。我比较偏好PS CS的CAMERA_RAW插件。! e  M# Q. o) B3 Z9 z- U2 o) q
RAW转换软件共有的设定功能:
5 J4 W2 B0 s  a7 m$ G/ F0 C1、选定转换出来的文件的色彩空间。建议为网络上图采用sRGB色彩空间,而打印输出使用ProPhot RGB,该空间色域奇大,可以有效降低过曝等因素。& r: b# ?! h6 d' |" ?& @
2、选定每个颜色的亮度范围(位深),可以选择8位位深或者16位位深。由于PS CS增加了对16位图像的支持,因此选用16位位深已经具备一定的操作意义。但是一般的转换软件只支持TIFF格式16位的文件。JPEG2000也支持16位的文件(事实上,RAW文件本身就是使用JPEG2000压缩的),但在PS CS里需要安装单独的JPEG2000插件。
2 A& e% c) p, x: }3、设定转换出来的图片的横竖尺寸,可以以象素点数或与原图的大小比例进行设定。在无需最大尺寸的时候,指定较小的图像尺寸,可以提高处理速度。! k, m# a+ y. ]# M# ~. r2 A; J/ }
(1)、用PS CS CAMERA_RAW处理RAW文件。[/COLOR]
+ D# X4 N, A8 @8 W' Z0 H% W" }CAMERA_RAW是ADOBE公司的产品,因此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和PHOTOSHOP的接合非常紧密,操作起来很方便。其它优点:
" k8 f, {! [$ O  Q: a* 使用它可以简化工作流,提高效率。由于可以和PS CS的文件浏览器(FILE Browser)配合使用,文件处理比其它软件都要来得方便。
# F  e- U2 K3 b; O5 J( n* 操作习惯和Photoshop基本一致,比如:画面的放大和缩小快捷键与PC CS完全一致;使用\"R\"、“L”键实现图片的旋转;使用CTRL+Z可以恢复前一次操作等等。可以方便的把RAW文件的处理嵌入到自动动作(ACTION)中。2 G* m% t' o9 T' c1 k
* CAMERA_RAW的高光和过暗警告功能,比其它软件来得简单、实用。( X1 w4 u4 Q5 q8 B2 I& o( H
* 对不同文件应用相同的调整方案时,控制操作灵活和细致。0 L: C8 b. @4 b" I( i
* 可以方便的校正镜头产生的暗角、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紫边。
+ \5 S* B/ J$ ?6 b* 100%预览RAW文件的速度是无与伦比的。9 C( S9 D% f# r; D0 _$ P
我认为的缺点:
- u+ M' W, N) _  B% ]+ ]+ ]* 没有缺省的批量处理功能,必须自行制作自动动作(ACTION)才能完成批量的文件转换;(CS2已解决): v5 L* U9 u/ l3 D. L5 H
* 没有转换前的画面裁减功能;(CS2已解决)+ y- h& P  t- R9 [! F9 u
* 不能配置拍摄RAW的DSLR的ICC文件。
1 @- ^# u  h# w3 Z1 v& A# [* 在转换图像的质量方面,表现平平。天空的蓝色比较容易产生色调分离的现象,上面沙漠蓝天的图片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类似情形用其它转换软件,都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Q9 G$ [; j( z1 z) X6 D/ U( \
1、校正白平衡;[/COLOR]
4 J# |* z7 W# M' m7 t4 r( b拍摄时如果能精确设定白平衡,这个步骤似乎可以忽略,但往往没有那么完美的事情。* i& q4 ], P, q: \4 R) b" o0 W. B
如果认为图像的白平衡不准确,可以利用左侧的吸管进行白平衡设定。鼠标变成吸管后,选择图片中应为纯白或者中灰的颜色点一下,图像将会根据选定的点调整白平衡,如果不满意可以继续选择。鼠标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查看鼠标指向的点的RGB值,根据RGB值的情况进行较为精确的选定。显然,如果拍摄时在场景中放置了18%灰板,这时校正白平衡将是多么的方便!' t# R7 @) P, }! w
(2005年6月6日)本人使用PS CS2,总结了一个新的校正方法。BRIDGE中增加了高光警告。这个功能也许可以用来辅助校正白平衡。在复杂光线下,比如车展中,由于灯光变换,用自动白平衡拍的PP往往偏差很大,尤其是拍MT的时候。如果MM的皮肤高光警告闪烁(如果不闪,可以先增加曝光值使其部分闪起来!)而感觉肤色异常,可以调整色温滑块,高光警告部分会随之增减,在某个位置警告部分面积会最少,这个位置的色温应当较为准确。然后适当调整TINT,就可以将色温较准确地还原了。
$ o5 P' P4 G6 k4 t$ o图例:深圳车展上的福特MM.未校正:8 |, V7 E2 I) J4 W' R9 z
  N& W, y3 L1 B9 R8 a# y
校正:(有一束淡淡的紫红色光从左上角投射过来,在模特和车子的侧门上留下一片梦幻般的颜色)4 U7 P& c$ r/ O- P5 a
$ U. S) f+ [/ l6 m- Y2 l: Z  P2 M) r
2、使用ALT键进行曝光和暗调调整;[/COLOR]% B6 o1 o% L4 c2 Y
这是Camera_raw调整图片最方便的地方。按住ALT键的同时,用鼠标拖动曝光和暗调的调整的小三角,如果导致某个颜色的高光或者暗调溢出,溢出部分将清楚的显示出来。调整曝光时,没有溢出的图像是全黑的;而调整暗调时,没有溢出的图像是全白的。曝光按钮向右调整,可以让LEVEL曲线向右移动,而暗调按钮向右调整,可以让LEVEL曲线向左展开,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示图片细节,同时增加图片对比。9 C% j& [# t$ m$ r3 U: G
该功能可以将RAW原图中4096个灰度级别中的有用信息最大可能的转换至8位JPEG文件的256灰度级别中,使得LEVEL曲线均匀分布。PHASE ONE仅有高光和暗调的警告,却缺乏根据警告进行调整的功能,是我最觉遗憾的地方。需要知道,曝光和暗调的调整,都不要追求极端,适度为最佳,相片主体的曝光准确是调整的主要目标。
$ W& k* {6 w/ k( e' k8 R【2005年9月15日补充】sRGB的色域非常小,而DSLR能拍摄的色域很广,因此使用sRGB时,色彩的溢出会很常见。可以尝试在RAW转换界面的左下角选择色域更宽的ADOBE RGB,一般会使色彩溢出减少,使用色域更广的ProPhoto RGB效果也许会更好。当用PS打开这些文件时,可以再将色彩空间转换为sRGB.这并不需要太多色彩管理的知识,大家可以实践看看效果。
* K4 {& V' c3 E  L+ c3、调整亮度(Brightness)[/COLOR]; K! Z; b9 W8 N9 d. e: e% j6 m* ^
Camera_raw中的亮度调整,是对图片曝光的中调(midtone)的调节。一般的,它并不改变整个画面的曝光范围。即使经过较大的亮度调整,回过头用ALT键查看曝光的溢出情况,可以发现,对亮度的调整一般不会造成图像中高光和暗调的溢出。3 t4 {# V# Q, V
作为经验,调整曝光时,最好同时逆向调整亮度,这样可以尽量保持图片的实际亮度感受。如,将曝光调整向右调整的时候,最好将亮度向左适当调节。
; I/ ]$ z; n, k6 k  B由于ADOBE色彩空间的色域比SRGB大,如果选用ADOBE RGB我们可以得到更少的色彩溢出警告。如果片子以后有打印的可能,最好选用ADOBE RGB或者色域更宽的PHOTO PRO空间,他们将在文件中保留更多的色彩信息。
" @+ g* F. ~2 G4、其它调整:[/COLOR]% [7 V0 \9 R- S: y0 G  ^( C
1) 在“细节”(detail)中,可以调整画面的锐度。由于PS CS中可以进行更好的锐度调整控制,这个功能就不要用它。而下面的“颜色噪音降低”(color noise reduction)有时却十分有用,向右调整虽然会减少颜色的层次和噪音,但也使转换出的JPEG文件可以出奇的小巧。
5 e, n. v8 |/ v7 M2) 打开对话框右上角的“高级”(advance)选择,可以展开“镜头”和“校正”两个高级的选项栏。“镜头”(lens)中的头两个选项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绿边\"或者\"紫边\"[/COLOR];第三和第四个选项的同时调整,可以调整镜头造成的“暗角”。全副的相机上,这个功能会经常用到,而10D等机器似乎用不着。“校正”(calibrate)栏中,可以对R, G , B三个颜色通道单独进行色相和饱和度的调整,非常方便。这时,前面提到的颜色轮盘在色相调整中可以派上用场。对于微距摄影等色彩游戏,该功能提供了绝佳的艺术创作空间。
  r2 D4 ]" i# Z" L0 |! U0 E8 {1 z9 W3) 人像的肤色校正[/COLOR](2005年7月22日)
$ V) n, G" H1 _( d5 l! [在森林中,在草原上,或者在海边,人像作品的色彩总是受环境主色彩的影响,呈献一定程度的失真。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肤色校正。一方面自然是调较白平衡;而白平衡的调整达不到效果时,我们可利用“校正”(calibrate)功能中的色彩调整来达到目的。一般的,人的肤色较黄时,分别适当降低绿色和红色的饱和度,并适当调整红色(一般是向左)和蓝色(一般向右)的色相(HUE)可以将人的肤色调整成粉白透红的效果。" R8 Z3 W3 P9 H
5、保存调整结果;[/COLOR]
- R! m# h+ F& c5 O按住ALT键,点击“确认\"(OK)钮将转变为“更新”(“UPDATE\"),系统将把调整后的结果存贮到RAW文件中。如果不按ALT键,系统将完成RAW文件的转换。
3 {& T( A0 c6 x( e0 H0 c1 J7 U8 A- s6、将RAW文件的调整设置应用到其它RAW文件中[/COLOR]
' D% [/ S, J& Z6 G5 w6 [CAMERA_RAW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功能,在PS CS的文件浏览窗口(browse)中,用户选定好RAW文件,通过点击右键就可以进行,“Apply camera raw settings”(应用RAW文件设置)的操作,它可以:
3 U- ~7 U- e. o/ ^1)、把已经调整完的RAW文件的设置复制到所选择的其它文件中去;
  \4 o2 G' C# w6 N2 {$ u2)、也可以将所选中的、已调整过的RAW文件批量恢复到缺省设置或调整为其它设置;3 F# B" `7 x: P# r- Z
3)、在选择“高级”选项时,可以把RAW文件中某一或多个调整选项,如饱和度等复制到其它RAW文件中去。这样用户在调整好一副图片后,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所作的调整设置应用到其它需要类似调整的文件中去,提高工作效率。8 q% [. {4 D8 _4 P( d
其它RAW转换软件,虽有类似功能,但远没有CAMERA_RAW功能强大、考虑细致和操作方便。
( d' ]/ o8 W5 E3 g7、批量转换[/COLOR]" n- \: G" v: ?
尽管CAMERA_RAW的批量调整功能卓而不群,但最令人遗憾的是,PS CS却奇怪地没有为CAMERA_RAW提供批量转换或者后台转换功能。" _$ f. ?$ k: B/ ?; I5 v1 {  V
为了实现批量转换,我们必须自己编制“动作”(ACTION)来实现它。亏得ACTION的编制并不复杂。+ e! I% }4 g9 A, P* n* A8 b
1)、在打开“动作”浮动窗口后,创建一个新的“动作”,开始录制" B# L7 w% @5 S# x8 L
2)、在文件浏览器(FILE BROWSE)中打开一个RAW文件,设置好转换参数(如文件大小、位深等)后,进行转换;
9 @. Q! d' l- e; u9 O( D+ w3)、保存文件,并关闭窗口;- Y- @* U: f7 M& [4 _
4)、结束“动作”录制即可。6 U+ y! W- \& M1 c
有了这个“动作文件”,在选择要转换的文件后,点击右键,利用“批处理”(Batch)命令,选择自己录制的“动作”就可以完成批量的转换工作了。) B' b4 q; A& _8 i1 N
“批处理”(Batch)命令中,注意“文件来源”和“文件保存”的不同设置。不熟悉的情况下,要对文件进行备份然后再进行操作,以防文件被错误覆盖。
- c: a$ A. D6 h& \! p8、黑白照片的生成[/COLOR], n9 Y. k7 X9 y8 S/ c- z0 _
RAW文件的12位位深,可以覆盖正负6EV的亮度范围,转换为8位的显示文件,依然可以覆盖正负4EV的亮度范围。这个区域几乎达到顶极黑白胶片的曝光范围。在RAW转换操作中,可通过调整,使得曝光范围“精确”映射到8位位深文件中,覆盖正负4EV的亮度范围。由于RAW文件的高保真、高宽容度特性,从RAW文件中直接生成黑白图片,是获得曝光准确同时包含最大动态范围图片的捷径。$ G8 R0 E# c/ R0 E( v
操作办法:将饱和度调整为零!然后调整曝光、暗调、亮度和反差,直至满意为止。. Z# U0 x% t" k0 [, j- g' y! b
举例:本图原本彩色。如保留色彩信息,无论如何调整,也无法保证高光和暗调同时不溢出,但在RAW中去色,直接出黑白图片,却能轻松顾及两头。如果您不能理解其原因,需要对色彩的亮度范围重新认识和理解,可以看出图片完美覆盖了现实场景中光线亮度变化范围(约正负4EV)。: E, [1 h( d8 ^/ B! w2 d/ M; U

: x( ]4 F( ^8 Q9、推荐ADOBE号称“未来下一代的图像浏览器”PS CS2中的BRIDGE[/COLOR]
' ^& k. s3 C9 M! S! yPS CS2中的文件浏览器升级为可独立于PHOTOSHOP运行、更为方便灵巧的“BRIDGE”应用程序。它集成了CAMERA_RAW 3.0,极大地方便了RAW文件的处理,使得RAW文件的处理有了突破性的飞跃。新增加了以下功能:  g+ C: {: o9 d7 v2 z$ b8 U
1) 无与伦比的幻灯浏览器。[/COLOR]它可能是第一个能够快速浏览RAW文件的幻灯浏览器,而且速度飞快!这使得RAW文件的回放检查效率有了革命性飞跃。从此,我们无需一定要转换出JPG或TIFF文件了,只保留RAW文件一样可以实现浏览和展示!" c/ s+ i0 x! T3 `. t6 c
2) 增加了RAW文件的批量处理功能[/COLOR]。一次选择多个文件打开,在编辑窗口的左边将列出待编辑的所有选择图片,如果选择所有图片,可以实现参数调整和转换的批量化。转换和应用调整是后台进行的。这个功能弥补了CAMERA_RAW原来不能直接批量处理的缺憾。
, v, N5 k6 X8 \2 |" @3) 增加了裁减和图像的旋转取平功能。这是吸收了PHASE ONE 和DPP的长处,大大提升了文件处理的效率;4 {: E5 y' s; g: i! C, y
4) 文件浏览可以采用和XP的图像查看器一样的界面和风格,RAW转换对话框的大小也可以调整大小,可以快速方便地预览大图。 ; i- x/ h: V% Z+ x
5) 增加了高光、暗调警告按钮,无需用ALT键的配合就可以看到调整的结果;9 v4 ~% }5 h7 B5 `8 {2 j, d
6) 增加了“AUTO”调整功能,使调整有了一定参考基准。但大部分时候,自动调整并不能调出令人满意的图片。( a. ?  |+ ^9 M5 l$ [
7) 预览和转换速度大为提升。
0 S" Q' I/ |; p$ k0 s' @4 \* H( ]RAW文件的调整和过去没有本质区别,不详细介绍了。但我以为在增加了如此众多方便实用的新功能后,其它RAW转换软件的生存空间将受到致命威胁。( m1 A6 t9 H( o1 E9 n* S  A  W
* 此外,PS CS2提供的“SMART SHARPEN”(智能锐化)工具很有意思,可以针对“高斯模糊、镜头抖动模糊和运动抖动模糊”三种造成图片模糊的不同原因进行锐化,效果相当不错。
8 `" O  k: G2 Y" B# P(2)、C1 Pro
9 R) E3 h+ x, ?' w) I优点:4 g( M# b) y0 I
* 转出的图片颜色比较鲜明,不同颜色饱和度得协调比其它软件来得好。【2005年8月15日补充:尤其是对天空蓝色的转换是三个软件中最为漂亮的,风格最接近反转的味道,同时具有良好的噪音控制能力。蓝天白云和高海拔地区的PP选它出片可以获得很好效果。】
- r# C, u& f4 V$ t; o  G) _3 h$ R* 与DPP一样,可以在RAW处理过程中对图片进行裁减。
2 H  W: S& P0 L$ J) Q, Z* z* 支持批量转换,而且是后台运行,在转换的同时,可以继续其它图片的调整,对于大量图片的调整,这个功能真的太重要了。$ }6 G" M# ]9 y/ o. D
* 转换的图片具有更好的暗部细节和更低的暗部噪点。
; K% |) a2 @* w; \5 ]$ @" u8 H4 S* 完善的色彩管理功能,可以配置每种相机的ICC PROFILE.: q+ M3 w3 h- E7 V" c+ o1 a
缺点:0 o" w9 H6 s& x% n' k
* 并不能完全兼容CANON的RAW文件,无论10D还是1DS2,都可能出现不能正确显示和转换的情况。! P! W. ]' K8 c0 O7 @! l9 T
* 不能调整因镜头大光圈下造成的图片暗角。
# f! f- i" w8 ^- W$ E2 g1 \* 尽管缺少完整的自动调整功能,而且自动调整白平衡和曝光功能不是很准确。) g6 }% V. q) F9 F7 A
(3)、DPP:佳能自带的RAW处理软件。【2005年8月15日前的观点:优点:无需盗版。缺点:没有特点。】在钻研了打印一阵子后,俺必须承认,以前对其的认识很片面。DPP的操作方便性确实乏善可陈,但其暗部细节的再现能力、降噪处理方便,是三个软件中最为出色的。高反差的画面,用它来转换RAW文件用以打印输出,从目前来看是三个中最合适的。0 T; o4 M, i9 w- m2 |
RAW转换软件选择总结[/COLOR]:CS2用作照片的筛选和处理时非常方便的,但画质不是最理想的,要输出照片,可以根据画面的情况选用DPP或者C1。尽管有人认为差异是使用者使用了不同参数的结果,但事实上是三个软件对参数的设计和界面上都不统一,我们无法用同样的参数进行调整比较,而在屏幕上调图,通过观感调整参数后,画面优劣的结论往往一致。在学习过色彩管理后,我了解到这些差异其实可能是不同软件采用了不同的色彩管理模型(CMM)造成的。因此,根据画面特征选用不同的转换软件是明智的选择,不必拘泥。+ g0 C# C; k& h1 a
(四) 锐化[/COLOR]7 y' r  O' [% D$ }* x3 K
数码图片比较软,是传统人士诟病数码的一个重要依据。的确,由于数码感应器的固有原因,100%数码图片的锐度不高。幸运地是,锐度可以通过“锐化”来调整。而PS CS的USM锐化功能无疑是最为好用的工具。使用USM锐化功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9 p: d+ A& Z5 {) D. y- ^
1、切忌对全图锐化[/COLOR]。全面锐化,效果提升不多,而文件的体积却会暴增!正确做法[/COLOR]是运用选区,只对焦点范围内的区域进行锐化。
1 G3 N# G# o+ O* H- y) g& H0 r; T* ~2、锐化一定要在[/COLOR]裁减、尺寸调整和颜色调整等完成后最后进行[/COLOR]。因为这些操作和图片的大小都会改变图片的锐度。
& l* h& o6 l5 p' b3、佳能推荐的USM锐化参数是(300,0.3,0)[/COLOR]。对于3072×2048以上的图片,可以从0~500大胆调整“量”(amount),而慎重调整“半径”(radius)的象素数,尤其对大于0.3的值要特别谨慎。 ; w0 s' f) r  N; c
4、《Book for Digital Photographers》一书中,也推荐了几种组合,但均未指明所适合图片的大小 ,我猜测应该是1024×768的小图。其建议如下:& u1 n7 ]( I$ [
(150,1,10),适合表现较软的图片,如花、小动物、人和彩虹等;0 R# @" }$ q4 j+ `& W$ v
(75,2,3),适合于人物近照,如半身像等;% v/ r; e- D) s- M) r" I8 n7 q1 i
(225,0.5,0),适合建筑内外景和风景照等;  m5 Q5 A6 l' i% V9 M! K( Q8 c- G0 Z
(65,4,3),可应用于明显脱焦或边角众多的图片;
8 F8 a$ t$ ~# `/ @锐化有着严重的个人偏好,这些推荐的参数并不一定合适,尝试一下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喜欢。
  a# i; j9 b; n$ ~7 `' G' T书中同时介绍了两种减少锐化影晕的办法,比较容易的是在USM锐化后,执行“编辑”(EDIT)菜单下的“减弱锐化”(Fade unsharp Mask...),在对话框中的“模式”(mode)中选择“发光度”(Luminosity)确认即可。
1 |& O2 Z5 t, G$ c, Z0 Y5、锐化过程是不可逆的[/COLOR],因此不保留RAW文件时,如无打印等特别需求最好不要对图片进行锐化。大的半径数值和域值可以调整画面的对比情况,但调整同样不可逆,因此最好保存重要文件的RAW文件,并在RAW中完成调整。
+ n& ?4 ^& u% y% |  T9 @熟练掌握RAW调整后,除裁减、锐化以及擦除斑痕等特别操作外,照片调整并不需要PS复杂而众多的功能。: ]2 F/ j  P, w5 o
(五) 打印输出[/COLOR]
. C& }, T$ d/ Y# p目前,8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在高光相片上的图片质量,据说已经达到了冲印的效果。尤其是EPSON的PHOTO STYLER 2100(2200),获得众多职业摄影师的追捧。本人发现,数万元的激光彩色打印机打印的数码照片效果远没有多色喷墨打印机好。看来数码大照片的输出主要靠喷墨打印机。
5 t0 l& c7 c) z6 O' I6 {目前,支持A3+幅面的八色喷墨打印机有佳能的i9950和EPSON的2100。i9950价格只有3400元左右,而EPSON 2100需要7000多。同时,佳能的耗材价格相对便宜,但EPSON的油墨号称在镜框里可以保持70多年不褪色。八色的A4幅面打印机的选择则比较多,各家厂商均有出色的产品。2005年7月我购买了一台CANON i9950打印机,八色A3+的。3 h! ?' h+ G9 D" K
打印输出的经验所得如下:5 t+ H7 S2 w9 L. m9 _0 n
1、校正显示器是第一步。颜色调整都在显示器上进行,为了使打印的色彩和显示器的一致,首先需要对显示器进行校准。由于显示器显示图片的亮度肯定高于打印纸上的图像,所以在显示器上看图合适的亮度并不适合打印输出的色彩校样。国外色友推荐调较LCD颜色时,将亮度调到80cd/m2(校色设备软件推荐的亮度为140,差别很大)。这样确实可以使打印机和LCD上显示的色彩更为一致。在调整显示器前,还需要关闭ADOBE GAMMA,使它不在操作系统启动的时候调整显示器的GAMMA值。
+ m! x' x" c+ i' l7 N5 u7 [2、使用色彩管理可以使得打印和显示的颜色更为统一,建议打印输出的图片从RAW转换程序中选用16位ADOBE或者更广PRO PHOTO色彩空间,而只是显示时选用8位sRGB。选择前者,在PHOTO SHOP中需要都使用16位设置,因此PHOTOSHOP必须选用CS或CS2。
2 R3 U/ M: Z0 `% ]9 b9 p3、喷墨打印机对纸张也比较挑剔,应尽量选择原厂或者知名品牌的纸张。这些纸张都有相应的色彩管理文件(Profile),可从厂家的网站下载。2 o7 l. g+ k7 J4 a$ h
4、图片输出时,需要对图片进行比屏幕上更多的锐化;同时使用普通家用喷墨打印机,比使用专业级别的打印机(前面提到的)也需要更多的锐化。, W6 A8 E* q* \  T7 {& b5 B
2005年7月28日补充【( p% R# A9 m5 U- g) a
5、进行图片输出,需要认真研究和了解色彩空间及打印机及纸张的ICC Profile。没有针对专门的机器、纸张和墨水组合的ICC PROFILE,色彩无法让人满意。没有提供ICC PROFILE的纸张,我们需要自己定制打印机+墨水+纸张组合的ICC PROFILE。I1 photo等可生成ICC PROFILE的设备价格昂贵,因此,大部分都选用了PROFILE PRISM这个软件包,它包括软件和两张IT8标准色卡。可以从这里[/COLOR]购得。
( w4 r2 c& M) U( \& s2 `6、喷墨打印完后的颜色不是最终颜色,需要耐心等待墨水干透,颜色会变得更舒服,更自然。墨水完全干的时间,需要查看说相关说明书。
9 V7 v& f$ O& r: u7、不管怎样,打印结果和显示还是稍有差异,主要是变暗。应该可以理解,因为一个是发射光,而另一个是反射光。为了减少亮度差异,在RAW调整中,可将显示器上看着舒服的图片的亮度适当调高。在JPG中调整不可取,因为调整的高光溢出不容易察觉。3 Q5 s* l( o5 N# i
8、使用带ICC PROFILE的纸张,也无法实现色彩显示和打印的精确统一,但所有色彩的协调和一致性是可以信赖的。8色喷墨打印机的输出色域比显示器大,在显示器上有些颜没有表现出来的,打印输出出来可能令人吃惊。我在打印机和显示器颜色整体表现非常统一的肖像上洋红色的嘴唇差异就很大,打印的色彩明显更浓更厚,更加接近现实中的本色。
6 g' N) Q. e3 G- o3 \! o8 c9、好的打印需要精细的色彩管理,学习色彩管理可以参考本人写的另一文章:6 p. b; F6 Z9 D& x% o! b
数码摄影色彩管理ABC [/COLOR]
) r) t1 x: O5 Z' @2 f# I(六) 数据和照片的保存[/COLOR]! x  S6 u9 `& |9 m2 M# k
刻盘无疑是数码照片最佳的保存方式。现在,带刻录的CD或DVD光驱已经普及,操作也极其简单。700M的CD和4.7G的DVD光盘价格也很便宜。但是色友需要特别注意光盘的选择和保存。. ?/ N5 t4 u' `* `/ @. n
1、不能贪便宜,购买那些最便宜的盘片,因为质量没有保障。摄影器材和外出拍片付出巨大代价后,不能让记忆葬送在廉价的盘片上;  \/ r/ `: G% H0 }0 p
2、光盘需要特别注意防止划伤。因此,最好每张盘片都有盒子分装。如果采用多碟的盒子,建议使用铁皮盒盖、侧面有硬支撑的;绝对不能使用盘片之间没有软隔离的那种便宜货;这样能最大限度杜绝堆放或搬运时挤压造成的盘片互相摩擦导致的毁损。9 a' F$ S( k7 B) F; C8 b) R, |
3、光盘还需要注意防潮(霉)和过热。
# C/ s" E3 ^/ {4、为了快速检索光盘,可以用打印机制作带有小图的盘盒说明卡。在PS CS中的“文件”菜单“自动”选项下,有一个“联系表单II”(“CONTACT SHEETII”)功能是专门为此设计的,非常方便实用。" ]/ W2 k# e5 O. _2 x
5、建议使用带有方便的塑料覆膜的影集来保存打印好的照片,防止数码油墨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市场上可以粘贴A4幅面的相册不少,同时价格也不菲。
' [, e" y- ^. n8 }# P- f! N/ j% ](七) 照片的网上发布[/COLOR]/ w; t& V4 K* _6 J1 R5 N
在网上发布相片,需要将文件和画面的大小调整到较小的范围。PS CS在这两个方面都提供了方便的功能。
* t7 Z3 e) ~! \( y, V) @4 n1、调整画面的尺寸。[/COLOR]
! K! m, {6 d5 m# K: H打开一个文件,在“文件”菜单中的“自动”(automatic)选项中,有一个不起眼的重要功能“限制图像”(Fit imag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我们可以限定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最大值。这样就可以将画面限制在一定的大小范围内。, ~! o! @/ h$ n  P
该功能比\"调整大小”(RESIZE)的方便之处是它可以方便的编进“动作”(ACTION)中,当“动作”在执行时无需我们每次输入宽高数值,实现真正的批量处理。* Y6 r8 L' z5 j6 }8 n' @
2、调整文件的大小。[/COLOR]% F6 {- x" p4 \0 I7 \7 J* w
文件菜单中的另一重要功能“存储为WEB所用格式”(save for web),可以将文件压缩到指定大小以内。令人“气愤”的是,关于文件大小的限制设置,隐藏很深,极难发现:它位于“存储”、“取消”和“完成”三个大按钮右下方那个小小的三角按钮内,点击后,才可以看到“优化文件大小”(optimize to file size)的选项。: g; h3 ]; D& U0 x2 f' p8 g+ J
尽管如此,该设置也无法在批量处理的“动作”中对每张图片都发生作用。要使其对每一张图片都发挥作用,在录制“动作”存储第一张图片时,需要按住ALT键,使得“完成”(DONE)按钮变为“记住”(Remember后)点击它,使的系统保留我们所作设置调整。- w' F! J4 A; R* H6 i" Y
如果选择了保留ICC配置文件,设置文件大小时需要针对网站要求留出一定富裕量。比如无忌要求图像小于200K,文件大小需要设置为190K左右,否则文件的最终大小会超出200K的限制。
# A: {/ d3 ]1 U+ A# q非常可惜,这个命令不能保留EXIF信息。因此,我个人很少采用。同时,我更希望在文件中加入一些其它的注释信息,这个可以通过将“文件信息”组合到“动作”中来批量实施。
! u, s7 |' e# F9 M* O( e6 c6 B将以上两个操作组合到一个“动作”(ACTION)中,可以完成网络上图文件的批量处理。可惜的是,我还没有发现既可以同时限制图像画面和文件大小又能保留EXIF的批量处理办法。请其它DX赐教。5 v9 N2 {8 f# |: @' g' D, G
3、调出胶片味道[/COLOR]
' ?8 M9 I5 a7 c' d+ D+ l7 A$ s1)、 胶片味道是啥子味道?对比研究发现,高反差和色彩的高饱和是主要因素。$ I4 I+ h' O& b: }4 W
2)、 在以PS CAMERA_RAW为例,将反差调整到70-90间,饱和度调整至12-24间,并适当降低曝光,调高亮度,相当程度上数码图片可以模拟成反转效果。数码图片经调整后,绿色过浓,可单独适当降低绿色得饱和度。如果依然觉得片子发灰,可以用USM的另一作用--增加整体反差来实现,比如(80,60,5)、(100,50,10)这样怪异的参数。调整USM的三个参数,可以使得片子的整体反差与胶片看上去真假难辩。不过要注意物体边缘的反差不要搞得不自然。还要注意,调整后的片子在显示器上看着很爽,但也许并不适合打印输出。9 j& _4 T7 c& r6 P# y9 t( n
3)、色温误配。
: G: G6 [2 b3 S- z3 z) Q# [* i4 ~  \一般的,拍摄场景的色温是不相同的,数码摄影可通过DSLR自动获取或者通过手动测量获得较为精确色温。而一种胶片却只在对应某色温值时,才能较好地还原色彩,因此当胶片对应的色温和现场光源色温不符合时,胶片将记录错误的色彩信息,当然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奇妙的效果--这类效果也成为胶片味道的一部分。比如,用日光胶片(色温5500K)拍摄日出日落等低色温场景(3400K左右)可以得到非常暖调的效果。因此,数码在RAW转换时如故意将基本正确的色温调整为某种指定胶片类型的色温值,也可以达到胶片色温误配时类似奇妙效果。图例:夕阳中的沙滩女郎! Y+ ^+ B' R+ K0 {$ M% H( W
/ Y8 L2 `4 Y1 j
显然,色温的误配,使得左边的照片更能体现夕阳的感觉而更接近胶片的效果。" J- ]0 r; |3 g# W: d5 ]
4)、不想涉及PS技术,但这简单的一招值得推荐。从一言资深处偷来,与大家共享:在PS中的“图像”(Image)菜单中,选择“应用图像”(Apply image),选择混合(Blending)中的“覆盖”(Overlay)模式,图片将立刻具有胶片的特征:高反差和重色调。如果过头了,可以调整下面的透明度。这个方法对于发灰天气下的PP具有去灰的特效。导致暗部和亮部过头的,可以使用调整菜单中的“高光和暗调”加以调整。
1 a4 h. {% \: f+ O' u2 B建议:数码FANS不妨也拍拍反转片和负片,同样场景用数码和胶片机器都拍摄一下,用以对比。这样将加深对色彩和曝光的理解,对提高RAW和PS水平也非常有帮助。拍摄反转,不需要购置幻灯机等昂贵设备,几十元的专用放大镜可充分展现反转的魅力和风采。
) k) L, y* g6 s) Y8 D六、从数码摄影到视觉艺术4 J* h0 M2 T5 h3 H
Aristotle说“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这个似乎有点老派了,近代人们偏爱这个定义:“凡含有審美的價值的活動及其活動的產物,而能表現出創作者的思想及情感,並予接觸者產生共感者,謂之藝術。”
$ A3 @! X" q2 h2 f& C谈到摄影艺术,我总是想到张载的“瞬有存”[/COLOR]。当然,他的原意和我的理解完全不同。但别人一提到摄影,我的脑海中总是冒出这三个字。因为摄的是一“瞬”,“存”却要我们的加工。别人看到作品能够体察出作者情绪的图片,就具有“存”的艺术价值。* W) j4 N% d/ x( C! o7 s4 U, \
我最敬重的梁思成先生说过“建筑师比一般人更幸福,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美的作品;建筑师又比一般人更苦恼,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丑的作品”。其实这话对于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也是一样的。4 ^/ \; W! r2 j  v; W/ }, E
(写不下去了)。
7 z: N+ |! y0 v5 K* d! b附注:5 _: S# B- B! \# ]2 j9 B% ^8 n% L
1、 跟随大师去扫街[/COLOR]  D" I2 q& ]% [3 ]7 H
2、PS CS2 Bridge领导数码摄影新一代的RAW潮流[/COLOR]
7 U! b7 n0 o, o! x. E  h, ?3、XP对RAW文件缩略图和浏览的支持插件[/COLOR]
( G/ W5 }, M" z8 k7 ]4、必读的文章:  u' e  G$ X: ^4 {/ f
A simplified zone system for making good exposures(by Norman Koren)[/COLOR]- t# g) O* h# C$ c
Tonal quality and dynamic range in digital cameras (by Norman Koren )[/COLOR]$ i) E) j* {9 z
(老狐教程)之《玩转RAW格式》(by fox_moudle)[/COLOR]
* J0 J' R1 B; O( i2 r5、WALKER关于扫描仪和色彩空间的一些讨论[/COLOR]
5 D1 u% t/ R+ |* i6、小西提供的链接:佳能数码摄影的菜鸟园地0 Z) G4 k& j! l: ~" b3 _8 E
http://www.canon.co.jp/Imaging/enjoydslr/index.html[/COLOR]
$ I. u( N" Q6 d7、打印输出推荐使用PRO PHOTO色彩空间[/COLOR]
. k* P) M2 c0 y% R& A8、PS CS2及RAW处理教程下载:7 i% ^; p" Q/ g
http://www.russellbrown.com/tips_tech.html[/COLOR] * F! z; y% C# D! H& L
http://www.photoshopsupport.com/tutorials/cs2-photoshop-9.html[/COLOR]
0 a& @% Y! ]) b% x# M& O9、CANON i9950打印机交流园地(含打印工作流)[/COLOR]+ M1 X9 K' T, O- b) K6 X2 c
10、数码摄影色彩管理ABC [/COLOR]
4 h9 g) E( ]9 d' {  @& j; b11、PS CS2处理RAW,让您的数码后期 飞 起来![/COLOR]
& m* ~+ F0 J+ S8 p7 o4 K5 t# M. m5 i12、码摄影学习精品链接汇编 [/COLOR]
天道酬勤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1

主题

2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布衣 二级

Rank: 1

积分
2
威望
10 点
资产
250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6-25
发表于 2006-6-25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把手较你处理的你照片教程及软件下载!

手把手较你处理的你照片教程及软件下载!
7 l8 J* K7 p, I- x! i& Vhttp://www.21co.com.cn/Picasa.html
+ K( s9 t+ x8 v2 y
% V6 G# Q: A! Z: G$ {3 ]  c. Thttp://www.21co.com.cn/Picasa.html
. `4 Q. b& B3 X& G+ ?+ B3 |(中文简体)% o$ I+ e  F: j# U
http://www.21co.com.cn/Picasa-download.htm
+ ~* Z9 b( N8 i5 y% b4 A. o(ENGLISH)
9 m- \! q6 L. K软件是Picasa,简单好用,适合初学者!
+ \  C# y4 l0 `) h/ _1 \google开发的,比ACDSEE好用,比PHOTOSHOP简单。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GMT-4, 2024-6-1 05: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