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7|回复: 0

你说话孩子老不听?六个步骤让你永远不用说两遍

[复制链接]

304

主题

32

回帖

0

精华

高级会员

积分
919
威望
73 点
资产
3049 金币
注册时间
2013-11-20
发表于 2016-9-16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孩子去户外玩儿该回家时,当孩子该上床睡觉时……很多妈妈就开始了重复唠叨、催促的模式,因为要一直提醒孩子去做该做的事情,但是孩子根本没有听进去。如何才能够让孩子认真听你的要求,并且乐意去做呢?本文详细介绍了六个步骤,让你的要求不用再说两遍!其实这六个步骤不是简单、严厉地让孩子一味地学会服从,更是让家长学会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倾听和尊重。当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不妨赶快一试!
4 R4 j/ a: ~, K- ]3 X. s4 U
, V0 w7 n9 z' k% W5 W0 _" J  
* c3 @1 Z  H8 n+ U* W3 r7 ]2 K. U. t/ J
  一、在执行“永远别说两次”之前必须了解的几件事$ \1 G' o6 @8 D1 K/ H
# j+ n$ V' N, h: U' u. Q' n
  “永远别说两次”法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六步法”,让孩子在90%的时间里,只要你一发出命令,他们就会毫无抱怨地配合你,能更有效地帮孩子养成“配合”这一重要的习惯。要先了解几件事:
/ k" w' d/ b0 ~  e  L0 G$ c
- V% }' h; k6 W9 g6 a7 t  1 W3 _7 ?9 L. `8 z* A

* x5 D' X' o) L9 \! ~6 c1 k+ _  1. 为什么不要反复发出指令?8 v  v, N- o+ D2 G4 A' d

1 t5 f4 U! X) v  当孩子对我们的话无动于衷时,你很可能会更大声、更不耐烦地重复你的指令。这些重复和提醒传递给你孩子的信息就是:他不需要你一开口就闻令即动。你开口说第一次时,他们会对你充耳不闻,因为知道你会重复一次又一次。只有听到我们声音中的很熟悉的尖利的歇斯底里声时,孩子们才会觉得自己必须当心点。+ C- n# s0 ^1 Y: O' l# i% }* M
8 v5 ?. D- g; E4 B, S1 k1 d) N' \2 T5 p
  2. 方法适用于什么时候?
$ Z8 Q' N8 s6 j+ z- h! U9 [5 @% ]5 J) X) R# c
  孩子的行为分开始型行为(孩子没有捣蛋,但是需要接下来做另一件事);和终止型行为(孩子做了错事或者恼人的事,你希望他停止)。这个方法适用于开始型行为,不适用于终止型行为。5 q% E; A' l' O1 M4 j% C& f

9 t8 f2 M2 q4 l. @& ~0 |9 O" v  3. 什么时候不能使用?
; X/ b# f" c' R* U6 E# ?( G3 b
! n% P3 `( e1 u$ b9 J  如果孩子坐在电视、ipad等显示屏面前时。这种情况,首先你得想办法把所有电子设备关掉;时间紧张,需要马上出门时。一旦启用这个方法,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把所有六步都坚持完。! W4 \+ @" k# d/ Q# _2 L5 N

' G/ m- }2 d3 ^  4. 多大年龄可以使用?
! B. E+ o3 D$ K7 ?1 Z/ U, R, ~9 {! _# u3 a. E
  从孩子大约3岁起就可以开始使用这一方法,因为大多数孩子这个时候心智足够成熟,能理解你要求他们做什么,并能专心足够长的时间,遵守简单的指令。
% b- P% d; V+ Q9 n
3 M1 p( n0 b4 c1 X( S  
; d& C6 e! ~6 G8 T7 I1 S
% D* k2 B, W' N3 J/ M& ?  二、六个步骤让你永远不用说两遍
/ }+ h* r" y6 E6 Y2 i; e8 n3 Z8 c. i
  ' j1 x$ u8 o0 B
- m( q; l! g: W% j) D: M
  六个步骤,一开始看起来似乎很烦琐,但是随着你练习的深入,所需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会越来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就只用前三步孩子就配合家长了。7 d8 |9 e" T/ {) T5 g0 W* H6 q# O

7 }4 ~2 H# M; A2 l/ z' l  第一步: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儿去,站着,看着他。
, }7 ]( T1 v+ N7 v1 @8 H0 @! d$ a: H9 |9 Y$ b, B
  $ c* i& p; V; Q  [; @0 G' A
  p" s% z$ i' r. e! B7 I
  你是否曾经人在厨房,从厨房窗户喊你的孩子去做作业或者来吃晚饭?自己在一个房间,却向另一个房间里的孩子问问题?
& c$ h3 ]  m9 D5 X" D+ W7 ]" T' P  F
  孩子看不到我们时,就会很容易无视我们。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停下手里的事,然后走到孩子身边看着他们,孩子当然不把我们说的话当一回事。要站在孩子们面前看着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很严肃、很坚决,以此表示“这很重要”。
8 Q$ t+ ]% X0 J9 K+ }3 ?
1 X/ j4 O4 ]) c$ J* d( Y  第二步:等,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里的事并看着你。
+ E) S' K3 Q9 M0 m; \& v4 D/ G
  Q# e% X5 f# \2 L) J& i3 Z  T  
; q+ p! ~4 \7 g+ S5 ^! k+ ~! H
5 I0 m) ^3 D' v- Y  你务必确保孩子已经准备好听你讲话,这一步正是让孩子专心于你要说的话。+ _5 K1 F7 N/ T6 I: C  x& V5 ?5 ~
7 f$ z3 ?- B- I+ }/ O
  常见的情况是:孩子们正在专心于画画、写卡片,我们却在这时发话,孩子可能根本就没听,或者很快就忘了你说的什么。你若愿意站一小会儿,等到他抬起头来看着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R! v, |2 F1 Y) f

3 \" R4 {4 n, S. g) `  在你等待孩子停下他手中的事抬头看你时,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示对他正在做的事很感兴趣,并找点东西“描述式赞扬”他,会促使他向你回以眼神交流。从积极肯定的角度关注他,会让他更愿意取悦你,乐意听话并合作。比如:0 z$ o6 v* ^+ w6 e! x- Y
  T( Z  j  x# ~" `3 k$ A, {+ @2 Z4 w
  这个拼图这么多片,你也没有放弃。2 y. W# }2 U! B( _6 r5 g

& \( r$ m2 |+ p# z  积木摆放很细心,平衡性把握得不错哦。
! g/ A& L; J4 b2 K9 Q9 ~2 ?' k0 y/ F; I( N2 T
  这本书你都已经读完一半了啊。- P7 U; H2 t: t! ~7 P+ U
8 F+ W, e; o6 m$ y; p/ R+ q
  注意不要通过呼叫孩子名字的方式让孩子注意自己,因为家长通常都是要孩子做什么或者不许他做什么的时候,喊他的名字,所以孩子对家长的呼叫会尽量充耳不闻,不能让他马上彻底地集中起注意力。' V! k: u, O& K' M
* B$ k+ q$ ?5 ?: }
  第一、二步能让我们从从容容地专心想想该如何表达这一要求,如何让自己表现得平和、友善、有礼貌。既然我们希望孩子们学得有礼貌,那么我们就要以身作则。
. n3 E* d) r# }% X" {2 W% O- `5 t; [3 M. B  \, G) a
  # @  b; t) j+ V% v
2 H% ]- q: X7 h% G9 O) q5 o* B
  第三步:把要求讲给孩子听,用语简单、表意清楚、只讲一次。
' {7 }" [: B2 c1 l: Y2 G) H8 o* S. V4 i$ Z# A1 L$ K& d! P- q
  
: S4 e/ e! t3 v0 {5 G" f8 t7 e! B  }* i# m. ]4 w
  一旦你把要求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了(要求不能太长,以免孩子变得躁动不安),就不要重复。如果重复要求,就会给孩子传递出这一信息——不必在你说第一次时就听,甚至有可能在你说第四次时也不用听!
1 C0 {# P# {9 l3 `, I: I; }+ ^4 b3 A) Q" {. y7 r5 z
  孩子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很投入,尤其是当从一件喜欢的事过渡到不吸引他们的事情时,这时可以通过“倒计时”来缓解这个过渡带来的痛苦,这个方法不仅能帮你省时间,还能省掉麻烦和焦躁。
2 K+ R! p4 o$ E5 x# u' _8 k6 i& D/ p0 I6 t! Q6 G$ O
  5分钟之内把乐高积木收好。# p# G* A5 E0 n* l! e1 p0 }3 U2 f

8 [7 i. ~& C3 R' W" n! V& y6 V7 G  对生性急躁、固执的孩子,先每隔三分钟来一次倒计时,然后每隔两分钟,然后每隔一分钟。每一次,你的孩子都会听见他下一步即将做什么,他的大脑便会对下一步的事情自动产生一幅图像。甚至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的大脑就习惯了这个过渡。当你说“时间到”的时候,或者当计时器响起来时,孩子便已经习惯了必须按你刚才的要求去做,不管你提的是什么要求。$ U2 p% C' k+ d5 g! P& {: G0 m0 T

1 a0 r/ f! R" G7 r  通过前三步,大多数孩子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会配合,而如果仍不配合,下面还有三步,可把孩子的反抗抹杀殆尽。/ S% c0 P7 _! R! \* f& r; D2 |1 m4 G
/ m- F- z: ?6 I7 g. m
  第四步:让孩子把要求重复给你听,要求他用自己的话准确、完整地说出来。
, g) H$ ]3 t- {7 ?' h. p0 M
8 P& ^" \1 F0 w1 P2 }2 @6 S  ! |# k( a% k& ]7 U7 j' N, B

2 {5 j, B, R, Y( C  当孩子告诉你他应该做什么时,他的大脑便会自动产生一幅清楚、生动的图片。图片中的他正在做这件事。当孩子听见自己心底告诉自己必须做什么时,便有了主人翁意识。与由你说出要求相比,这样他便更会把这个要求当一回事。6 q  K3 \2 z/ S3 r7 u* P( M0 V3 O

6 P* w' o3 ]$ q& h" W  不要让孩子仅仅只是鹦鹉学舌,因为他们即使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的情况下也能重复。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告诉你他必须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那么毫无疑问他听见了你说的话并且理解了你的要求。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孩子找借口。+ F2 ]+ n3 }4 U3 @6 ]- N& Q" B
" J$ V& ~( M! J  ~; }
  偶尔在有些情况下,孩子第四步之后仍然不听话,那么家长就该把第五步用起来了。
+ V+ ?$ F  @9 I# U( q
! B/ {& c: P3 T/ L& g( S% B- P  
* z( N& |' ]: m3 t. b7 X7 e/ w, c7 t! X" K% k7 n% b
  第五步:站着,等他。如果孩子在第四步之后仍没有开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要乐意站着等待。
0 \+ [9 y, c" Q* [, v7 @; }' D& L' d: C& X
  
1 Q5 T2 `7 Z4 y- u
# n4 _/ v  G" i3 S- s) {  等待是一个很有效力的办法;等待表明你是认真的。把你站着等待孩子回应的时间当做是一种投资吧,一种很快就会带来“更平和、更轻松、更愉快”的家庭生活的投资。' D) h4 {+ V% `$ [3 E
5 P3 g6 R& h" y* [: F  u; L% j
  为了减少等待的压力,注意早点开始你所有的日常事务,这样你才能腾出时间进行"六步法" ,而不会觉得自己总是在赶时间。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孩子在第五步之后还是不配合,此时我们就得用上最后一步。( Z' V+ v1 ~) x3 r
' O# G8 ]6 Y2 Z4 j* X; X
  第六步:在你站着等待的时候,对孩子朝正确方向迈出的每一小步,不管这一小进步多么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地赞扬他,并且"反思式倾听"他的感受。# ~0 M6 n  E5 u, N
! r' X$ _) f4 \
  每天多给孩子一点"描述式赞扬" , 孩子就越会积极地配合家长并展示他们最好的一面。你可以这么说:
5 I6 @: b; D+ r9 N5 C
5 T+ o' U  O3 x6 ^4 x* M  你不吵了。
! N; d9 d8 h, h3 t- Z+ H7 i# `. ]; r  u4 A6 q
  你没有走开,这样挺尊重人的。2 S) J& z, c  F% N
& U" ~- ~, Q$ N- f
  我看见你已经找到了你的鞋子。2 z+ `) ]  k! u& F
) w( v, S/ s2 T5 K! u# n$ R
  你甚至可以"描述式赞扬"孩子以前的优良行为举止。5 Y( f5 \3 r; F8 f; m, _# I
2 e4 b: v8 `- Q5 |
  我叫你做什么时,你的动作越来越快了。
) p; ?4 B: \' k$ g( W: _7 r1 B# v& S& h/ g9 K
  我今天几乎没听到你抱怨。8 m7 X& l5 P3 ^# c

5 h, i8 |( Y8 }! n+ `  “反思式倾听”表明你知道孩子不想停下他正在做的事,不想做下一件事。不要争辩,不要给孩子说道理或者训诫他,这些通常都没有用!这样说:, [# O' ]/ u' s  e7 p6 N  s

. q" m+ U9 ^, M/ @  当你想要继续玩的时候却不得不把玩具放一边,这真是扫兴啊。
: U/ A& S& g* ^% h& V1 [) P$ r
$ @) {* X, x+ v4 P) U5 ]3 `  听上去你真的生气了。你不想起床,你可能希望自已能再多睡会儿。7 R8 X$ g' g0 Q
: p, @0 f" q# \" Z" k' O" y& S
  你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把碉堡建好,你肯定不希望晚饭前要把它拆掉。
( O9 @* k8 V) q. Q5 i
3 m* d1 n! ]% a6 R* ~/ {( g; U; d  不用担心这样会误导孩子,让他认为自己不用听从你的命令。相反,这"六步法"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命令没有商量的余地。而且"希望"这个词清楚表明了这只是一个幻想,不是真正的选择。" v- X# S+ H0 g+ U

8 b$ C" F4 f+ ~/ i6 p8 O* Z  为了让效果最大化,你可以把"描述式赞扬"和"反思式倾听"一起用起来。
5 B/ x3 i4 G* h2 @. g
$ \, V0 }4 B! Y0 X0 ^  虽然你很可能希望我会让你单独呆着,但是你却没有吵闹,也没有叫我从你的房间里出去。
7 D7 J% u1 j' s
9 o' q% B; [% j2 N- @: {& p  我看得出来你确实很心烦,因为家庭作业时间到了;但是你没有尖叫,也没有说任何不礼貌的话0 \% p/ I% n) J9 {

) P- _( X( @# G+ x  从你把拖车扔进玩具盒的方式,我看得出来你有多么生气,可是你位置没扔对。虽然你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你多么生气,但是你总算知道要收拾东西了。2 _# q1 d) s, B, s" B" _
+ F  `8 S: d! s, |& N
  当你心无旁骛地站着等孩子的回应时,"描述式赞扬"他,并“反思式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孩子很快就会积极地回应你。
. q' P( G& B3 Z5 B( y3 o/ [2 g3 a1 C7 O) @" V
  . N4 m2 w' G' z# z9 Y
( Q5 R3 r: b% k* ^" A
    L) R, P2 v1 {4 p
, [: {  T5 P3 \( L0 N. y
  坚持做第六步,直到孩子配合你。他们会配合的,而且往往比想象中来得快。( w+ ]  |5 _' A# P% q: |8 o1 @
: o( {( L/ U( x
  % r, g- B  |* ]& Q, z- K

' h3 g/ [9 F: i  o- r( }/ ?  "永远别说两次"这一方法通常会起作用,因为没有第七步:放弃。1 O  F$ m8 p& \0 U

  L0 U% ?& \& |* o0 F/ Q" B

+ H- }3 d, `+ A" O& [$ _4 o+ u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GMT-4, 2025-4-4 07: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