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武康路上一座带着粉色蝴蝶结的阳台火了!五一期间,有上千名游客到此拍照打卡。在网友上传的视频中,这座富有历史时代气息的房屋阳台上,悬挂着一朵硕大的粉色蝴蝶结,偶尔有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奶奶站在窗边,探出头来向外面的行人打招呼。有人感叹道:“西式洋房配上蝴蝶结阳台,真是像极了公主的城堡!” 事实上,这座房屋建成于1930年,原为外侨私宅,建国后曾作为市化工局机关办公,现为民居。5月6日,视频中的老奶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她是这座房子的住户,今年80岁,在这里住了30多年了。面对游客的“热情”,她说“我吓得不敢出来。” 5月7日,附近的商户告诉记者:“这两天围观的人数已经减少了大约九成,五一假期间人最多,过来这边拍照啊、打卡啊,还有人会在下面乱喊。” 蝴蝶结阳台引上千网友拍照打卡 住户生活受到打扰 老奶奶老家安徽,定居上海后在栋房子里生活了30多年。她介绍说,这栋房子原有8户人家,如今在住的只有4户。其中3户住在底楼,老奶奶一人独居在顶层,所以只有她上下楼经过蝴蝶结阳台,被网友拍到。 蝴蝶结阳台有多火?记者在某平台搜索关键词“武康路”,前几条均是老奶奶站在阳台的拍客视频。有不少人以为蝴蝶结是老奶奶扎的,对此,老奶奶回应说,蝴蝶结是过年期间挂上的,最先提出这个想法的是住在老奶奶楼下的一位邻居媳妇。 老奶奶表示,五一期间每天都有很多人站在窗户下拍照,“我吓得不敢出来,底下的人都在喊‘奶奶,奶奶’。”记者看到,5月6日老奶奶在接受采访时,还有不少游客在楼下举着手机拍照,老奶奶一探头,人群中就会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5月7日,据媒体报道,老奶奶已被家人接走。在蝴蝶结阳台附近的商户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这两天围观的人数已经减少了大约九成,五一假期间人最多,过来这边拍照啊、打卡啊,还有人会在下面乱喊。” 背后建筑有近百年历史 和百乐门、国际饭店等一齐被收录至书中 说起让游客一哄而上的粉色蝴蝶结阳台,其实只是这座近百年建筑的一隅。它从建成到现在已近百年,风里雨里,房屋的主人在变,它却一直矗立在上海的武康路上,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记者了解到,该座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平面布局自由灵活,近似梯形,筒形楼梯间以两扇拱券型落地长窗采光,窗门外临街挑出一个花型圆弧小阳台,也就是现在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的蝴蝶结阳台。 阳台背后的建筑修建于1930年,由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2013年1月,它和上海的大光明影院、国际饭店、百乐门等历史名筑一齐被收录在《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邬达克是上海新式建筑的一位先锋。1918年,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战争生活后,邬达克来到上海,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建筑传奇”。不到30年的时间,他从一位流浪者,逐渐成长为上海最有名望最活跃的建筑设计大师。他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项目超过50个,几乎垄断了当时上海的经典建筑设计,其中25个项目先后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曾这样形容邬达克和上海的缘分:他因流亡到上海,上海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许多无家可归的犹太人在上海避难,邬达克也是到上海避难,是上海收留了他;上海又是个大舞台,上海成就了他的事业。 位于上海网红街道 走红网络后有人在楼下喊叫老奶奶 建筑所位于的武康路,原名福开森路,由美国传教士福开森命名。修筑于1907年,1914年正式被划入法租界,实施了道路沿线的整体规划。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例如巴金故居、意大利领事官宅……皆坐落于此,因此武康路一直是游客前来上海观光的打卡地之一。 由于这些历史故事,所以粉色蝴蝶结阳台在走红网络以前,就有不少游客前来这栋房屋建筑拍照游览。 但是附近的商户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只是拍下照就走了,但是前几天,有人站在窗户下喊老太太,特别吵闹。” 对此记者提醒道:“房屋虽然是百年历史建筑,但现为民居,是老奶奶生活的家,请大家不要过多打扰,切勿在楼下喊叫。” |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GMT-4, 2025-4-23 02: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