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加大中国中心主任阎云翔接受世界日报专访。(美国《世界日报》/李怡萱 摄) 中新网4月8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专长文化人类学的阎云翔研究社会文化变迁,对华裔在美的心态和价值观做出细腻观察。 阎云翔说,自己和许多华裔移民一样,有语言障碍和文化冲击,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他自己在美20多年一路走来,也是从不能讲也听不懂英语开始。美国是个开放社会,移民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家乡的感觉,重要的是不要老想着自己是移民,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以“主人翁”心态在美生活。移民回到原先社会也可能有“进不去”的感觉,不调整好心态,在两地生活都可能有“漂泊感”。 他认为,移民要调整的是“价值观”,不见得凡事都要和主流一样。以他自己为例,他不喜欢美国的派对社交,认为拿着饮料讲些表面话的方式不适合自己。现在中国年轻人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获得的信息等和美国也没有很大区别,差异在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对社会和工作的态度,世界观和人生认知。 他表示,以工作态度来说,中国工作狂很多都不是为自己,认为要“吃苦耐劳”,不能自私,也不喜欢“明算账”。美国人则是追求个人利益表达直接。中国讲“出人头地”,其实这样的相互竞争很残酷。华裔父母过早要求孩子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他观察华裔生的好奇心较低,上课比较有目的,也较不会欣赏内容和乐趣。现在的孩子负担轻、选择多,父母不用着急他们没方向,关键是孩子自己要着急。 阎云翔1954年在北京出生,大学前的学历只有小学五年级。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北大中文系,1986年到哈佛念书取得博士学位。他关于中国农村观察的著作获得2005年“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该奖在奖励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研究做出极大贡献的美国杰出学者,每年只有两位获奖。(李怡萱) |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GMT-4, 2025-4-3 12: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