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拉斐特4月23日电 特写: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美中地区预赛侧记 记者张保平 报道员蒋新彤 “不要把‘水饺’说成是‘睡觉’,不要把‘笔’说成‘鼻子’......” 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17岁的高中生王乔(英文名Joel Peter Wagner)朗读的参赛作品《别笑我》,23日拉开了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美中地区预赛的序幕。 当天在美国西拉斐特普渡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比赛,吸引了来自美国中西部地区11所孔子学院的30多名选手参加,选手们除了朗读一篇中文作品外,还要进行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才艺表演。选手的年龄从17岁到20岁不等,按照学习中文的时间长短,分为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两个级别。 王乔朗读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刚学中文的西方人在中国餐馆遇到的尴尬事,引起人们哄堂大笑。 同样来自明尼苏达州的20岁的学生宋安居以《我爱‘梁祝’》为题,讲述了宋安居的真实经历,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他说,他是一个提琴爱好者,有一次去听音乐会,被《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优美的曲子所感染。他后来上网查看,才了解了其中蕴涵的美丽故事。宋安居还现场表演了大提琴《梁祝》。 谈起学习中文的经历,宋安居说,他学的是商业专业,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学习中文有利于他日后的发展。王乔说,他的父亲是一个语言教师,对西方多个语种都很精通,但是却不了解东方语系,而中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所以他选择了汉语。 本次赛事的评委会委员之一、西北大学亚非语言系教授顾利程说,“汉语热”是由“中国热”催生的,而“中国热”的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他说,西北大学近几年每年有一千多名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其中每年到中国学习的有60人到80人。不少学商业、经济、管理甚至是工程专业的学生都把汉语作为复选科。他说,与往届比赛相比,本次赛事的质量明显提高。 本次比赛的主办方、普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洪玮说,美国家长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非常浓厚。本次比赛就有两名美国家长远道从密歇根开车赶过来,对学生们表演的二胡、京剧、中国功夫等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她说,学汉语的学员人数太多,以至于普渡大学孔子学院每个中文教师每天要教9个小时的课程。 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王晓钧说,面向华侨和领养儿童的“周末汉语学校”更是火爆,经常出现美国家长带着孩子一块学汉语的现象。 当天的颁奖晚会上,远道而来的中国音乐学院的艺术家表演了《春江花月夜》《昭君怨》《快马加鞭送粮忙》和《河南小曲》等节目。参赛选手有幸一睹中国艺术家的风采,有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每一曲曲终,都引起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GMT-4, 2025-4-10 10: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