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中文学校2015-2016届唐诗背诵比赛于上月14日在学校体育场举行。诗歌是所以能被代代相传是因为他们记录了华人祖先的日常生活,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同时留下了中国千百年来语言的结晶。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比赛将一到三年年级和粤语初班的同学分为低年级组,四到八年级和粤语高班分为高年级组,分别比赛。比赛形式提倡创新思维,可以用普通话或粤语,直接朗诵或唱儿歌,选材范围也从唐诗扩张到唐诗宋词及民歌。
比赛当天,低年级组的参赛者尤为兴奋,早早排队等候入场。他们一改往日的稚嫩,虽然紧张,但仿佛一个个成熟老练的演说家,尽然有序地登台。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那些耳熟能详的诗歌伴随着孩子们清澈的嗓音再一次活泼了起来,抛开唐诗在传统意义上的严肃和正式,赛场上更多的是新生代的活力朝气。同学们一个个热情洋溢,声音洪亮地给那些脍炙人口的《弟子规》,《三字经》,《登鹳雀楼》在嗓音和歌声中被赋予全新的定义。可是在观众的掌声背后,还有同学们刻苦认真的排练:比赛前一个月开始,他们就在课堂上准备自己的节目,走廊里时常能听见他们跟着电脑朗诵唐诗,老师在一旁纠正发音。比赛现场,大家都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激动和自信,这份热情会成为本学年的所有活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最后国语二年级的同学们勇于挑战自我,凭一首完整无误的《三字经》赢得低年级组的冠军。
接着是高年级组的比赛,相较于低年级组,高年组的难度更大,挑战更为艰巨,深情并茂的表演使在场观众耳目一新,赢来阵阵掌声。其中,国语七年级演绎的宋词《水调歌头》最为出彩,不仅仅因为诗歌难度大,更因为充分表现《水调歌头》的意义需要对词句的理解而不只是死记硬背。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用情感丰富和零失误的表演完美地演绎了这首词,更与刚过去不久的中秋节情景呼应,唤醒了大家心底的思乡之情。其他年级的表现也毫不逊色,风格截然不同: 四年级的《悯农》表达了秋日收获的感慨,文化语言高班的《春晓》表现了对春日暖阳的期盼,五六年级的《敕勒歌》体现了少数民族的风情,八年级的《游子吟》代表了 “孝”字当先的传统思想,而粤语高班的《养竹记》突出了古代君子的高风亮节。最后,七年级的同学们拔得头筹,成为了高年级组的冠军。
比赛的最后,王校长做出总结性发言,表扬了同学们精彩的演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请同学和家长感谢老师长时间的辛勤付出。她希望这次比赛可以激起中文学校的孩子们对传统诗歌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在本学年中继续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中文学校义工:贺小天撰写)
|